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對俄國的反超(2 / 2)

既然如此,你巴洛托夫為什麼看到WZ—12NB武裝直升機時怎麼跟丟了魂兒似的?

現在看到凱夫拉材料好,就準備巴巴的湊過來占為己有,你巴洛托夫還要不要臉!

巴洛托夫的確是不要臉了,若是有其他辦法他也不會出此下策,實在是沒辦法,難道眼睜睜的看著武裝直升機的市場被中國給搶去?

哪怕這個細分市場的盤子不大,卻很可能產生多米諾效應,畢竟巴洛托夫在這方麵也算是半個內行,由點及麵,既然中國能在凱夫拉材料方麵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在其他方麵自然不會差,因為材料特彆是纖維類特種材料可不是有一兩個拳頭產品就能包打天下的。

而是需要整個門類的基礎全麵躍升、進步和跨越才能不斷的孵化出一個又一個跨時代的新產品。

這就好比是角色扮演和即時戰略這兩種不同類型的遊戲一樣,個人英雄主義在纖維類材料方麵根本行不通,隻有整個盤子起來,才能發揮出無與倫比的集團優勢。

在這方麵巴洛托夫可謂是深有體會。

俄國的纖維類材料強不強?

毋庸置疑,蘇聯時代的纖維類材料當然是強的一塌糊塗,不然又如何跟美國在冷戰時期打得有來有往,要知道遠程洲際導彈上的彈頭、彈體可都是使用纖維類材料製造的,如果沒有這東西,導彈的性能至少落後兩代。

冷戰時期的遠程導彈彆說落後兩代,就算落後半代都會被對方按著腦袋在地上來回摩擦,蘇聯能在這個時期能讓美國人不敢輕舉妄動甚至是忌憚和懼怕,不是導彈和核彈頭的數量如何如何,而是在這背後強大而不斷創新的工業製造基礎。

然而這一切隨著蘇聯解體,瞬間煙消雲散,尤其是近幾年俄國的經濟跳水一樣下滑,導致整個纖維類材料的基礎遭到嚴重的破壞。

產業鏈因為解體而支離破碎,技術人員因為困苦的生活而紛紛流失,配套廠因為寡頭們的貪婪而大批倒閉。

沒了基礎,俄國的纖維類材料自然是難以為繼,除了能保證幾個重點的遠程導彈的生產外,其他方麵幾乎停頓。

若非如此米—28和卡—50也不會用普通的鋁合金裝甲,導致兩款機型嚴重超重。

問題是基礎破壞不可怕,可怕的是這種破壞造成了不可逆的嚴重後果,那就是俄國在纖維類材料方麵被世界先進水平甩開一大截不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還在逐年擴大。

剛解體時還不怎麼看得出來,如今七、八年過去了,這種差距早已肉眼可見。

俄國的有識之士不是不想振作,包括巴洛托夫同樣在俄國國內呼籲擴大纖維類材料的投入,問題是現如今的俄國一沒資金,二沒有相關的配套廠,最最重要的是相關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流失的七七八八,失去了研發基礎。

於是乎這種所謂的呼籲通常就成為流於形式的口號,喊得是震天響,實際上根本就落不到實處。

而如今連中國都在這方麵實現了對俄國的反超,巴洛托夫若是在無動於衷那他就不配穿這身俄軍的軍裝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