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領導你看那東西,是不是書上說的UFO?(1 / 2)

不過陸海空三軍雖然對Z—13MAX傾轉旋翼機報以極大的興趣,並對之後的ZB—225傾轉旋翼機給予特彆的期待。

然而正所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傾轉旋翼這東西在世界範圍都是個難題,誰也不敢保證這種跨時代的機型真的就能發展順利。

8到15年的一般周期倒也罷了,咬咬牙也就等下來了,可萬一傾轉旋翼機拖個2、3十年,甚至來了4、5十年可咋辦?難道還要抱著這東西不放?

於是總部在一番研究後,覺得在傾轉旋翼機這麼一棵樹上吊死風險太大,還得有個備份才好,一旦傾轉旋翼機不行,還能有其他高速直升機項目代替,不至於快速反應部隊在核心裝備上落後於世界主流。

於是便準備上馬一個高速直升機的備份項目。

按理說備份的項目就應該找個另一家直升機製造廠商來做主營單位,總部也的確有這心思,一來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心思使然;另一個也是存著萬一備份項目真發展起來了,不還能跟騰飛集團的傾轉旋翼機競爭一下,說不定還能促進國內直升機技術的發展。

基於此,總部將這個備份研製項目交給了當時經營困難的濱江直升機製造廠,準備以這個項目加上直9的國產化,強行給濱江直升機廠輸一波血。

濱江廠起初對這個項目還是很上心的,畢竟是國家撥款,總部支持,怎麼搞濱江廠都不虧,所以剛開始進展的很迅速。

然而乾著乾著,起先的快速進展便陷入了停滯,原因很簡單,濱江廠手上缺少直升機的核心技術,上上下下為了直9國產化,從法國引進了一整套的生產設備,磕磕絆絆的生產直9是沒問題,可要是那這套東西做彆的,第一個不樂意的便是法國人。

直9還沒搞明白國產化,你們濱江廠就想著另起爐灶搞新機型,怎麼著?翅膀硬了唄!

於是,法國駐華代表親自坐鎮濱江廠,凡是涉及實驗驗證直升機的,一律不許用法國的設備和技術。

這就等於是從根子上封死了濱江廠的作為。

但這並沒有讓濱江廠的屈服,反而還激起了濱江廠的鬥誌,即便法國人不讓用他們的設備和技術,難道濱江廠就不行嗎?

結果……證明濱江廠還真不行。

除了法國人的掣肘外,最關鍵的還是材料和發動機這兩大項濱江廠真的是解決不了,即便是能解決,濱江廠也不具備所謂的高端生產設備和加工工藝。

說白了,濱江廠根本就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純粹就是一家法國“海豚”直升機的外包組裝廠而已,你讓他怎麼做?

當然,如果騰飛集團能夠支持一、二到是能勉勵為之,可問題是騰飛集團憑什麼要幫自己的競爭對手?

要知道當年直—12的時候濱江廠在背後沒少使絆子,以至於到現在直—12的銷量還不急直—9的三分之一;至於直—15更是被濱江廠帶著一眾友商給活活噴死了。

這個時候想要騰飛集團幫忙,就算濱江廠好開這個口,騰飛集團還真不見得搭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