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炮兵航空化(1 / 2)

630shu ,最快更新騰飛我的航空時代最新章節!

這位炮兵部隊的領導是越說越興奮,以至於連“飛起了~~”這樣的話都說了出來。

也難怪這位部隊領導會如此這般,實在是直—8ps這類重型直升機對炮兵戰鬥力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炮兵,尤其是冷戰後的現代化炮兵,在保持強大火力外,更加注重的是機動性。

一來是機械化部隊的快速突進需要炮兵能夠跟得上機械化部隊的進攻節奏,隨時提供火力支援;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反炮兵雷達等一些列先進電子裝備的介入,大大提升了反炮兵火力的反應能力,導致炮兵部隊很難在一處陣地停留過長時間。

如此情況下,都需要炮兵具備極強的機動性。

為此以前蘇聯為首的一部分國家大力推進炮兵的機械化發展,發展出一係列能夠伴隨機械化部隊前進,且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自行火炮係統。

在此過程中,笨重的牽引式火炮,則交給戰鬥力較弱的二線部隊或者是動員部隊,作為精銳的機械化部隊的補充或支援所用。

從原蘇聯研製2a65式152加榴炮便能看得出來。

這款號稱蘇聯時代性能最出色的集團軍級火炮係統,實際上在前蘇聯的軍備框架中不過是2s19型自行榴彈炮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因為如此,它的牽引火炮更多的是執行性能測驗、彈藥試射以及一般的裝備評估,剩下的便是出口敘利亞、伊拉克賺點兒外彙。

說白了不過是刷經驗和恰飯的物事兒罷了。

遠沒有2s19型自行榴彈炮重要。

隻是因為蘇聯轟然解體,俄羅斯的經濟斷崖式下跌,無力承擔成本更高的2s19型自行榴彈炮采購,不得已用廉價的牽引版本應付原本裝備2s19型自行榴彈炮的炮兵部隊,這才顯得2a65式152加榴炮像那麼回事兒。

實際上如果蘇聯不解體的話,整個蘇聯地麵部隊在90年代中期就會基本淘汰牽引式火炮,完成炮兵機械化改造,從而將炮兵能力再提升一個台階。

與之相反的以美國為核心的西方國家雖然同樣重視重裝機械化的自行火炮的發展,但卻沒放棄牽引式火炮。

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在提升炮兵的機動性。

那便是在儘可能降低火炮整體重量的同時,將直升機這種高機動性航空裝備納入陸軍,尤其是炮兵的作戰體係中,從而達到給炮兵以翅膀,讓火力無限延伸的目的。

於是美國從英國引入l119型105超輕型榴彈炮,並加以改進成119型105超輕型榴彈炮的同時,積極開展新一代超輕型155榴彈炮的研製工作。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部隊大舉采購ch—53h“超級海種馬”和ch—47d“支奴乾”重型直升機,兩項疊加,令美國炮兵的機動力十分強大。

就拿海灣戰爭為例,無論是101空中突擊師還是82空降師,亦或是陸戰隊遠征第一旅,這些在美軍建製當中典型的輕型部隊,即便遇到實力強悍的伊拉克共和衛隊依舊不落下風,除了強有力的空中火力支援外,這些部隊的炮兵部隊能夠伴隨著主力部隊行動也是極為關鍵的因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