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束手無策(1 / 2)

</p>

包房內邁爾斯的咆哮聲此起彼伏,嚇得外麵的服務員都一個個的花容失色。

至於包房內的蔡衛國等人更是惶恐不已,但卻沒有一個人出言阻止,原因很簡單,若真是如邁爾斯所說的那樣,曹解放是在撒歡,那邁爾斯應該高興才對,然後從容不迫的讓韋輝這個舌喉把曹解放的謊言戳穿,從而令騰飛集團在全國人民麵前丟儘顏麵。

可是現在邁爾斯卻如同一個老公被狐狸精搶去的怨婦一樣,氣急敗壞又聲嘶力竭,顯然曹解放的在采訪中的言論直接戳中邁爾斯的軟肋,擊中了GE的要害,不然又怎麼可能是這樣的反應?

事實也的確如此。

目前世界上的空氣儲能電站隻有兩個,一個是德國在1979年投入運營的亨托夫電站;另一座則是1991年在美國阿拉巴馬州興建的麥金利什電站。

然而無論是亨托夫電站還是麥金利什電站,都是用天然氣作為燃氣輪機的阻燃料,地下廢棄礦洞儲存的壓縮空氣隻是作為天然氣的助燃的輔助介質罷了。

正因為如此,兩座電站非但沒有做到零排放,而且熱效率也跟傳統的燃氣輪機—天然氣發電組合差不多,維持在50%到55%之間。

但這並不妨礙德國和美國將這類發展模式作為先進的環保樣板大肆宣傳,問題是有一定眼光的國家或是企業組織一眼就看穿美國和德國模式的本質。

廢棄礦臧再利用不過是個噱頭,天然氣配合燃氣輪機發電才是本質。

若說有什麼地方不同的話,那就是德國和美國會在空氣儲能電站上應用熱效率更高的工業燃氣輪機而已。

問題是這種雞肋一樣的提升除了價格昂貴外,半點兒作用都沒有,反正都是利用天然氣發電,憑什麼要多花兩三倍的錢在廢棄礦坑上修電站?隻要天然氣供應得上在修個便宜的普通電站他不香嘛?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和德國兩國推出空氣儲能電站後,讚賞者應接不暇,但真正入坑的卻幾乎沒有的重要原因,畢竟這個世界上智商在線的國家並不少,沒人原因去做美國和德國的冤大頭。

然而騰飛集團這種真正實現空氣儲能電站零排放可就不一樣了,使用壓縮空氣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熱能,通過熱量轉換器儲存起來,需要發電時,再用熱量轉換器加熱空氣,使其達到幾百、上千度的高溫;然後導入燃氣輪機推動渦輪旋轉做功,最終通過發電機產生電力。

整個構成沒有絲毫化石燃料的產生,完全是連初中生都明白的熱力學的相互轉換。

問題是就是這麼簡單的相互轉換原理,真正要做出來卻特彆的困難。

首先是空氣壓縮機的效率必須要特彆高,不然根本無法將獲得高熱能的壓縮空氣,自然也就無法做到熱能的有效轉換。

其次就是熱轉換器的能量散失必須能夠控製在一個極低的水平,也就是說,壓縮空氣的熱能在被熱轉換器吸收後,能夠長時間的維持住極高的溫度,如此才能有效的加熱用於發電的壓縮空氣。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便是要對燃氣輪機的各項技術完全吃透? 特彆是燃燒室這一段? 因為這類從外界導入超高熱源的? 在燃氣輪機領域又叫做外接燃燒室,如果相關生產單位對燃氣輪機各方麵掌握不夠精準的話,做這種外接燃燒室的話很容易造成燃氣輪機熱效率下降,從而導致整個發電機組的效率不理想。

總而言之,這類零排放空氣儲能電站,就跟航空發動機一樣,除了原理簡單? 其餘的每一個節點都是能讓工程師發際線完全消失的超級難點。

若非如此,美國和德國難道就不想零排放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