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這怎麼可能?”
說話的不是趙主任和方勇,而是跟在莊建業身後的樸**,沒辦法,實在是彭川所說的經濟效益完全顛覆了這位北韓高級貿易代表的想象。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國內和北韓的工業體係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那就是按照蘇聯工業模式建立起來的。
以至於在很多方麵北韓和國內在工業上就跟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一樣,帶著濃濃蒸汽朋克遺風的粗放、大氣。
雖說之後兩個國家在發展道路上有所差彆,但在對工業體係的現代化改造上,兩國卻是一如既往的認真。
國內是通過改革開放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北韓同樣背靠蘇聯這棵大樹,從其吸收不亞於西方先進工業能力的技術與經驗。
不說彆的,就拿彭川剛剛介紹的計算機工業輔助設計這東西,國內在七十年代末才有所接觸,八十年代中期方才應用到航空航天領域的生產製造。
反觀北韓從七十年代末開始就從蘇聯引入專用於工業生產的大型計算機,並將其應用到仿製的飛毛腿導彈的設計計算當中。
八十年代更是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了一整套適合蘇式工業體係的計算機輔助設計係統,極大的提高了北韓在農機、紡織、軍事工業等領域的生產效率,普及率遠超國內。
正因為如此,樸**這位在北韓國內各工業企業任職多年的高級官員不但對工業設計軟件不陌生,反倒是非常熟悉,甚至在擔任高級貿易代表之前,還受命帶領一幫子北韓專家將蘇聯當年支援的工業設計軟件進行了升級。
效果自然是顯著的,最起碼北韓在航天領域進步飛快,與這些軟件係統的升級有著十分明顯的正相關。
至於經濟效益同樣是可觀的,若不然他樸**也不可能因此被破格提升為高級貿易代表,要知道在北韓這個職位可是妥妥的肥差。
問題是經濟效益再如何可觀也不可能可觀到降低90%,80%的程度,要知道當初樸**在北航主導蘇聯軟件係統升級時是做過測算的,最多隻能降低30%左右,哪怕是使用了歐美最先進的工業輔助設計軟件也就是能夠達到45%的成本降低比率。
減少94%的成本,提高10倍的精度,怎麼可能?
不是騰飛集團吹牛皮,就是自己在做夢。
如果工業設計軟件都有這樣的能力,還要那麼多工人乾嘛?全都讓軟件去生產得了。
所以樸**從一開始就不相信騰飛集團所謂的JSNB—Ⅱ航空、航天綜合分析係統真有那麼強大的功能,多半還是莊建業為了出售TRJ—500支線客機而做的誇張宣傳。
正因為如此樸**臉上恭恭敬敬,可心裡卻不屑一顧的同時忍了又忍,不忍沒辦法,T—NB係列高端航材是騰飛集團出產的,敢炸毛?可以,明年騰飛集團的T—NB係列高端航材出貨量直接減少20%。
可彆小看這20%的量,在國際高端航材地下市場各路牛鬼蛇神立馬就能依照這減少的20%,將出貨價打著滾的往上翻,漲個60%都算少的,翻個幾番都算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