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化妝室一戰,為劇組打來兩個月和平。
雖然拍攝過程中人員之間仍有摩擦,但沒人敢再那麼明目張膽尋釁滋事,所有人都貌合神離地團結在以吳鯨為首的三年級學長周圍。
樸宇憲頭發雖然剪短了,但仍染成金色,造型師說東亞人的膚色特彆不適合金發,會襯得臉色病態般黯淡無光,給他留著比較合適。
劇組就像個臨時企業,裡麵的關鍵人物都得罪不起的,得罪了化妝師就彆想出彩了,得罪了攝影師就彆想上鏡了,就連得罪了劇務都有可能被穿小鞋,所以某些沒有背景、缺乏能力、而又以混劇組為生的男女演員睡服各路人馬也就不足為奇了。
定妝後蘇長青開外國記者招待會般講解了一天劇本,讓演員對影片內涵有更深入了解,為所有人的表演風格定基調。
三月十日正式開機。
一開始拍攝的劇情與化妝室裡發生的事情有點類似,三國的人湊在一起互相鄙視、戒備,都怕吃虧而費儘心機奪取林間空地的領導權。
所以這片子沒有前情過渡,一開始就很緊張,有不少打鬥戲,不過蘇長青沒有聘請專業動作指導,相關工作讓吳鯨兼任了。
動作戲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從最初類似京劇武生的套路對打,到後期貌似實戰的對壘,越來越追求真實性,但九十年代的武打風格還非常花架子,特彆流行吊威亞騰空作戰。
《移動迷宮》這樣的電影絕對不能出現那種一看就是編排過的打鬥。
這一點蘇長青很早就與吳鯨探討過,他的意見是:“如果想貼近實戰,那就由我來負責這塊。”
貼近實戰,好像不是國內武術運動員的強項吧?
“花架子,”蘇長青說得很直接:“你們運動員學的都是花架子。”
吳鯨也承認:“確實是花架子,建國後刀槍入庫,武術不再追求實戰,比如我們比賽的長拳套路,就是用華拳改的。”
所謂華拳就是花拳繡腿的花拳,好聽點叫華拳,耍起來特彆好看,很適合跑江湖賣藝的街頭表演。
“但練武和練功還是兩碼事的,”吳鯨一邊比劃一邊說:“以前的人一輩子練武就那麼幾招,主要還得配合練功,成為防身或者殺人的手段。”
“比如咱們保強,耍一路鷹爪拳看不出什麼名堂,說起來也是花架子,但在少林練的鷹爪功可是為了好看的,而是追求在實戰中一旦抓住對方就錯骨分筋,至少也扯下一塊肉來,如果比武,你願意不戴拳套不穿護具與他對壘嗎?”
這倒也是,如果打死打傷人不用負責,麵對一個練十幾二十年鐵砂掌鷹爪功的練家子,武術的實戰性不言而喻,從社會穩定而言不適合大力弘揚推廣。
這一點蘇長青也認同:“現在是文明社會,目前流行的所有比賽類格鬥項目都可以說是花架子,並不以傷人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