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更多的人不斷的向上攀爬。
無論是什麼考核,真正能夠獲得成功的總歸是極少數,為了給予考生們足夠的動力使其堅持下去。必須要對那些相對優秀一些的人進行鼓勵。
雖然一張紙並不值多少錢,但卻是一種認可。
那些參加縣試的人會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優越與自信感,而止步於鄉試的人則會心生羨慕,然後更加努力,爭取下次更上一層樓。
如此一來,科舉製度就會更加穩定,獲得更多讀書人的認可。
十天之後,科舉正式開始了,為了讓考核順利的進行,每個鄉都建起了簡易的考場。
天剛剛亮,就有不少人來到考場外等候了,等了足足一個時辰之後才被放了進去。
因為這是第一次科舉,所以學子們的熱情度都很高,非常積極的報名參加。
平均算下來每個縣都有數百人參與,秦國如今又七百多個縣,加起來總人數超過了三十萬!
三十萬這個數字雖然也並不是很誇張,但要知道如今的大秦也不過隻有兩千萬左右的人口。
而且因為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所以幾十個人裡麵也未必能出一個讀書人。
三四十萬的考生其實已經很多了。
當嬴政得知這個數字之後,也是不由的笑了起來。
因為這個結果意味著有大半的讀書人都認可了科舉,大秦的科舉。
通過這個製度,不僅可以招攬人才還可以打壓貴族。
最重要的是拉攏到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心。
正所謂儒以文亂法,文人的口誅筆伐威力絕對不弱於刀槍劍戟。
相反,若是讀書人都站在了自己這邊,想要治理國家自然也就容易了許多。
統治人心要比統一疆域更難,因為人心是最不可捉摸的,也是最難以掌控的。
而現在的科舉剛好掐中了那些文人的命脈,使其可以為己所用。
有了這一舉措,嬴政有著很大的信心可以實現萬眾民心的統一,打造一個堅不可摧的帝國。
幾天的時間之後,各地的鄉試都結束了,在經過了篩選之後,結果也出來了。
一共有數萬人晉級到了下一輪。
凡是在這一輪中優勝的人,能夠在一個月之後前往縣裡所設的考場中,卻參加縣試。
而若是可以在縣試之中再脫穎而出,就可以到郡裡進行郡試。
凡是能夠走到郡試這一輪的人,其實已經是人才了,就算在這一輪中被刷了下來,無法繼續進行最後一輪的殿試,那麼也會有一個不錯的職位等著他。
根據不同的水平來對人才進行評定,並將其放到合適的位置上,無論曠世之才,還是有些小才能,都不會浪費。
這便是科舉的核心……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