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3章 尋找北元皇帝墓(2 / 2)

極品撿漏王 有聊的魚 4391 字 1個月前

其餘時間,北元基本上不是在挨揍、就是在亂彈琴、窩裡鬥。

短暫的達延中興、攻克幾個部落後,北元又開始窩裡鬥了。

1517年,也就是明正德十二年,中興的達延汗逝世,其長子也早死了,按理來說,大汗之位應由達延汗的長孫,博迪繼承。

但博迪的叔叔,巴爾斯博羅特,借口博迪年幼,自立為大汗。

兩年以後,博迪在大臣的支持下逼宮,迫使巴爾斯博羅特讓出汗位,登上了大汗的寶座。

博迪是正德年間的,朱顯槐是嘉靖年間的,正德是嘉靖前一任皇帝。所以說,北元帳內,博迪家那點破事,朱顯槐隻要有心打聽,是完全能夠知道的。

正是這件事,引起了朱顯槐的懷疑。

不知為何,朱顯槐懷疑,博迪是拿到了傳國玉璽,才使得大臣支持他的。

證據呢?沒有。

不然怎麼能叫‘懷疑’呢?

儘管史料記載,傳國玉璽於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後,就消失不見了。

但明朝時期,又流行一種說法,即傳國玉璽在北方,在元朝人手裡。

因此朱元璋創建大明後,大軍屢次殺入漠北,就是為了找傳國玉璽。

朱顯槐這種猜測雖然沒什麼證據,但好歹算是一條思路。

有線索總比沒線索強吧?不試試怎麼知道傳國玉璽不在這裡?

博迪死後,北元那邊就一點疑似傳國玉璽的動靜都沒有了。

於是朱顯槐懷疑,博迪那老小子,把傳國玉璽帶進墓裡了。

沒錯,朱顯槐《少鶴詩集》中記載的地方,就是疑似博迪的墓。

可是這就又涉及到了另外一個棘手的問題:甭管元朝還是北元,所有皇帝或大汗的墓,從未出土過。

第一個原因:元朝皇帝的安葬是極為秘密的,不會留下墓碑等標誌。

為了保守秘密,不讓人知道大汗或皇帝的確切葬地,他們甚至會在前往墓地的當天,將路上遇到的所有行人,全部屠戮滅口。

到了墓地,挖坑埋棺,剩土運至彆處。

葬畢,再用大量的馬匹在墓地上麵踐踏使地麵平整,等到草長出來後才解除嚴令,則墓地與一般的草坡一樣了,再也找不到墳墓的蹤跡所在。

若乾年後,參加送葬的人一死,便再也無人知道葬地的確切位置了。

第二個原因:遊牧民族沒有肉身崇拜的傳統,認為人死就應回歸大自然。

因此,元朝皇帝大多選擇葬在人煙稀少的大草原上,增加了其被發現的難度。不像唐、明、清等朝代,大張旗鼓,生怕盜墓賊找不到他們的陵寢一樣。

第三個原因:元朝皇帝的棺槨下葬之後,會對其地麵進行鋪平處理。如果後人想要祭拜的話,會在這裡,當著母駱駝的麵殺死一隻小駱駝。

經過一段時間後,墓地上會繼續覆蓋一層密集的草叢。而後人在祭拜時,會牽著母駱駝來尋找小駱駝,從而找到目的地。

伴隨著母駱駝的死亡,前任皇帝的墓葬所在地自然也就找不到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