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卸嶺派藏寶庫(2 / 2)

極品撿漏王 有聊的魚 4391 字 1個月前

門主和長老閣等人,全被綁了起來,被秦家鐵衛和黃家鐵衛帶走。

卸嶺覆滅,接下來陳宇要做的事情,讓他心情無比愉悅,也是他對卸嶺派出手的終極目標:抄了卸嶺派的藏寶庫。

從卸嶺門人招惹陳宇那一刻開始,區區一把九龍寶劍,絕不是卸嶺派付出的全部代價。覆滅、被帶走所有珍藏,才是他們罪有應得。

即便見過奢華無比的朱顯槐墓葬,再加上有一定心理準備,可是當打開卸嶺派藏寶庫的一刹那,眼前映入的場景,還是令陳宇感到窒息。

珠光寶氣,無比奢華,各類奇珍異寶,林林總總不下四百件。

這還是建立在卸嶺派眾人審美水平不高、隻相信真金白銀的基礎上。

除了古玩,滿滿五六個大箱子的金磚和金條,價錢也不是開玩笑的。

就連眼界非同凡響的黃博偉,見到這一幕也不禁咂舌。

“乖乖,他們這是盜了多少大墓啊!”

“哼!”陳宇冷哼道:“有墓盜墓,沒墓搶劫,天曉得他們造了多少孽!要不是因為外麵風頭查得緊,古墓裡出來的明器不好賣,他們會更猖獗!”

隨後,兩個人不再交流,因為所有的注意力都被滿堂的珍寶給吸引了。

最重要的是,這些寶貝,幾乎全是卸嶺派盜墓得來的。

也就意味著,在外界,這些寶貝都是僅限於史料記載,而失傳的。

‘失傳’這兩個字一出來,便能立即給古玩增色、添彩不少。

正是因為不能短時間內流入市場太多失傳古玩,所以卸嶺派的藏寶庫,才會堆積數量如此之眾的精品至寶。

陳宇眼睛很毒,不值錢的垃圾貨色根本不屑於去看。

率先進入陳宇視線的珍寶,是一尊高33厘米、西漢時期的撫瑟女陶俑。

撫瑟陶俑頭發後挽垂髻,身著右衽曲裾深衣,雙膝著地,上身前傾,雙臂曲肘前伸,左手作撫弦狀,右手作彈撥狀。

兩漢前後延續了近五百年,是華夏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

正是在兩漢期間華夏完成了從青銅時代向鐵器時代的過渡,

從華夏陶瓷發展史來說,兩漢時期正值陶塑工藝青澀向成熟過渡的時期。

漢代陶塑既是華夏古代陶器工藝發展的結晶,又是處於華夏文明上升時期大氣磅礴的文化產物。

漢代陶塑由於紮根於現實主義土壤之中,注重反映社會生活,同時在藝術風格上追求簡樸古拙、雄渾豪放而又充滿活力的藝術格調。

它既為後人研究漢代社會生活提供了豐富而真實的形象資料,又為華夏傳統雕塑、繪畫和其他工藝的發展,開辟了無限廣闊的道路。

從這些層麵來說,漢代陶塑不愧為華夏古代藝術的瑰寶。

漢代陶塑是藝術瑰寶,那麼這件能夠得到陳宇認可的撫瑟女陶俑,作為漢代陶塑精品,更是瑰寶中的瑰寶。

撫瑟女陶俑旁邊,第二個進入陳宇視線的,是一個高83.8公分的明代黃花梨圓角櫃。黃花梨的價值,已經不需要再說了。

用兩個字概括黃花梨的特點,就是牛比。

用一個字概括黃花梨的特點,那就是貴。,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