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成親王永瑆書法(2 / 2)

極品撿漏王 有聊的魚 3972 字 1個月前

眾所周知,乾隆帝將皇位傳給了第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嘉慶皇帝。事實上,皇十一子永瑆曾是皇位的有力爭奪者。

永瑆聰明過人,滿腹經綸,才華橫溢,有主見,且較年長。而永琰雖然為人正直,品德端莊,卻無太多可圈可點之處。

最後還是永琰勝出了。

或許是因為永瑆太聰明,太有主見,而乾隆並不安於完全做一個太上皇,又或許是因為永瑆染了漢族士大夫的習氣,忘記了滿洲尚武之風,被父親認為忘本,也可能因為永瑆性情古怪,因此未得到父親的青睞。

說到性情古怪,永瑆可謂是清朝最吝嗇的王爺。

永瑆的吝嗇在諸王中堪稱一絕,並以持家苛虐、日用菲薄著稱。

其妻富察氏生活艱苦,除了被永瑆沒收嫁妝外,穿粗衣麻布,吃的也是清茶淡粥,堂堂大學士千金,又是皇室福晉,竟然吃不飽,穿不暖。

一日永瑆家的馬死了,永瑆下令烹馬代膳,‘是日即不舉食,其吝嗇也若是。’乾隆帝多次訓斥之,永瑆卻本性不改,一切如故。

他的兒孫們每每私竊其銀,多以不檢點而暴死。他得知後,憤懣不平,氣的得了狂癇病,最後因狂癇病致死。

多年省下的積蓄,被仆人拿走大部分,王府為之一空。

就是這樣一位差點坐上皇位,性格古怪的人,他的書法成就,卻遠遠將父親乾隆皇帝甩在了後麵。永瑆在書法上所取得的成就是驚人的。

乾隆的文化修養很高,但論書法,差了自己這個兒子不知幾百個檔次。

成親王最開始學趙孟頫的書法,後來也學習歐陽詢書法的特點,並廣泛地臨摹晉、唐、宋、明各家書法,因而形成了端正清麗、勁俏流暢的風格。

他的書法風格更多地承襲了趙孟頫書法的特征,顯得十分圓潤、端正,具有朝廷館閣體的特點,但同時又具有歐陽詢書法轉折方勁的特征。

《清史稿》稱,成親王永瑆最擅文學,詞章書翰,無愧古人。

嘉慶九年上諭時也說,朕兄成親王自幼專精書法,深得古人用筆之意。博涉諸家,兼工各體,數十年臨池無間,近日朝臣文字之工書者,罕出其右。

道光三年,71歲的成親王永瑆去世,儘管永瑆沒有當上皇帝,但在書法上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傳奇。

永瑆死後,封諡號‘哲’。哲也,智也。

對於一輩子奮鬥過,也‘明智’過的永瑆,這個評價或許是最貼切的。

總而言之,永瑆是華夏封建王朝最後一位書法大家,無人能出其右。

縱使和王羲之一家,‘顏筋柳骨’兩位大能,‘蘇黃米蔡’四家相比,永瑆也未必能差到哪兒去。

隻不過他身份比較特殊,在世時深居王府,與民間接觸不多,留下的傳說與事跡太少。相比起那些超級名家,名聲不夠顯赫罷了。

還有一點,永瑆書法多數私藏皇宮王府,平常百姓根本就看不著。

後來溥儀出逃,將永瑆書法遺失大半,多數留到國外,成為華夏古玩行一大沉重的傷痛。而今天,古賀川又為華夏古玩行,尋了一卷永瑆書法回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