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以一駁眾(改)(2 / 2)

極品撿漏王 有聊的魚 4047 字 2個月前

後人提起長沙窯,默認的都是中後期出產的精美瓷器。早期粗狂製作,少且不夠精美,逐漸被人們給忽略了。

可物以稀為貴,也正是因為早期長沙窯瓷器的罕有,每問世一件,炒出幾百萬,乃至千萬,完全不是問題!

沒想到陳宇會另辟蹊徑,打破思維桎梏,從被人們忽視的長沙窯早期製品思考問題,超過一半的人閉上了嘴。

因為陳宇所說,每一句都符合實情,在那尊大執壺上,也能一一對應。

老專家顧秋德非常不服氣,質疑道:;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唐代不夠精美的瓷器多了,難道每一件都是長沙窯早期製品?

一部分人應和道:;顧專家說的對,這尊執壺就算是唐朝的,頂多是不起眼的民窯製造,三十萬足夠買下了。

;還有,你怎麼解釋,這尊執壺的壺柄纖細無力,根本不足以支撐裝滿水的執壺重量?

陳宇冷冷的回應道:;蠢貨,長沙窯那個時候剛剛興起,工藝水平很難稱得上精美,最早一批的成品,有誰會買?

第一批成品,當然是用來當做樣品,總結歸納不足之處,以期改進。若沒有早期一批又一批的樣品,後麵何來長沙窯聲震千年的輝煌?

;既然是樣品,那麼壺柄這種不需要技術含量的部位,便顯得可有可無。長沙窯更在乎的,是執壺主體製造工藝的改進!

順嘴懟回眾人質問的同時,陳宇在不經意間,透露了這尊執壺,是長沙窯第一批樣品的驚人真相。

開窯第一批,那可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文物。若是確認為真,什麼工藝、釉色、紋飾,統統不再重要,沒什麼比得上它的曆史價值。

陳宇所堅持的千萬之數,或許真有可能達到,甚至遠遠超出!

他侃侃而談,那副自信傲然的模樣,無論如何不是能裝出來的。又有一部分人閉上嘴巴,處在將信將疑的觀望狀態。

顧秋德咽了咽口水,頭上開始冒汗,抹了一把汗水,圍著執壺轉了兩圈,說道:;口說無憑,我要證據。

陳宇點點頭,回應道:;想要證據,我告訴你,元代蔣祈所著的《陶記略》上,有長沙窯首次開窯出產瓷器的記載,這尊大執壺,位列其中!

;什麼?聞言,全場一片嘩然,包括許夢龍和李夢涵在內,每個人都迅速掏出手機,查看《陶記略》上的內容。

幾秒鐘後,許夢龍率先怪叫一聲。;哇靠,竟然真的有,和大哥你的這件大執壺一模一樣,就連奔鹿上的缺點,都有記錄,你說是怎麼知道的?

李夢涵捂著小嘴,滿臉的難以置信。《陶記略》是一本大部頭,上述瓷器成千上萬件,絕對沒人能夠背誦下來。

何況該書對長沙窯早期的概述,所占篇幅不多,寥寥幾頁而已。

李夢涵學習鑒定瓷器時,也看過《陶記略》,卻早已忘記了大執壺的記載。

她用震驚的眼神看著陳宇,心跳加速,難以平靜。

這是多麼博學的一個男人,那種自信輕鬆的態度,就好像《陶記略》上的每一段文字,都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