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7章 秦始皇專場(1 / 2)

與隨侯珠同級彆的和氏璧被打造成傳國玉璽,此後流傳千年。

而隨侯珠,卻從秦始皇以後,便再無下文。

有人猜測,或許是秦始皇太喜歡隨侯珠了,於是乾脆將它放進了自己的墓裡,為自己殉葬,在墓室‘以代膏燭’。

這種說法一度占據主流,很多人願意相信。

直到今天,隨侯珠現世。

這種猜測不攻自破。

真實的曆史,大概是另一番模樣:秦始皇並沒有把隨侯珠放進自己的墓室裡,它依舊在秦宮中。之後楚霸王項羽攻入鹹陽,大肆燒殺劫掠,隨侯珠於戰亂中,不知被誰得到。

總之,自打秦朝滅亡,直到今天燕正卿亮寶,這期間,隨侯珠從未出世。

今日,隨侯珠再度出世,不光能開闊觀眾們的眼界,樹立文化自信,為華夏古玩行再增添一分厚重底蘊,還能驗證一個千百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

那就是:隨侯珠,究竟是什麼?

千百年來,由於沒有人見過隨侯珠的實物,因此關於它是什麼的探討,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從《準南子》中的‘蛇於江中銜大珠’一句可以看出,隨侯珠應當是來自水中的‘珍珠’。

而有人則提出了反對意見,聲稱珍珠是貝類動物的特殊膠體膠結起來的碳酸鈣晶體。每顆珍珠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碳酸鈣和百分之四左右的水分,珍珠表麵是一層光彩的角質素,水分子多膠含在其中。珍珠就是靠了這水分使其閃亮生輝。晚上沒有光亮,珍珠是不可能發光的。而且,長期不使用的珍珠,容易跑掉水分,大約經過六七十年就會使水分失去一半,光澤大減,若再過六七十年就會變成一壞泥土了。由此可知,珍珠的壽命也不長。

如果是珍珠的話,過了這麼久,隨侯珠早已該‘人老珠黃’了,怎還能‘放出耀眼的光芒’呢?因此,隨侯珠絕不可能是珍珠。

除了‘珍珠’說外,關於隨侯珠的材質,還有數種探討,有‘夜明珠’說,有‘料珠’說,有‘琉璃’說,有‘金剛石’說,有‘螢石’說。

千百年來,除了‘珍珠’說被否定外,其餘幾個派彆皆各執一詞,爭論不休,也算是華夏古玩行學術探討上的一個激烈矛盾衝突點。

還是,到了今日,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說一千道一萬,什麼都不如親眼所見。

身懷大氣運的燕正卿把隨侯珠找到了,它完整無損地出現在人們視線裡。

不是珍珠,不是夜明珠,不是料珠,不是琉璃,不是金剛石,不是螢石。

它就是它,它就是隨侯珠。

沒有人知曉,這到底是怎樣一種材質。

就好比和氏璧,看上去無限接近於和田白玉。然而,和田白玉是軟玉,和氏璧卻是硬玉,跟和田白玉有著天差地彆的不同。

燕正卿很享受站在聚光燈下被人們仰視的感覺,他手捧隨侯珠,喜不自勝,信心十足地向評委席看去,請求道:“各位評委,請評定這一回合的輸贏。”

評委席上,鐘良和紀篪對視一眼,兩名百歲老者不約而同扯起嘴角笑了笑。包括以老狐狸為首的超級評審團,也人皆帶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