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雲現在已經在香港建立了研發中心,下一步他打算在歐洲國家也建立相關的研發中心,主要開發和互聯網相關的軟件和硬件產品。
之所以段雲打算在歐洲建立研發中心,開發互聯網軟硬件產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正是全球互聯網快速推廣發展的時期,如果能夠把握這個關鍵時間點,那麼段雲的電腦產品就能夠搶占先機,一舉實現對國外PC產品的超越。
包括段雲目前主持研發的USB,其實也是為互聯網時代準備的,而一旦天音集團掌握了USB的技術和標準,那麼就可以在互聯網時代占據一部分國際PC產業的話語權。
中國內地的互聯網是從1994年開始引入了,但當時上網的價格簡直是天價,1996年5月,中國曆史上第一家“網吧”在上海出現,名字叫“威蓋特”,上網價格達40元/小時,當時還不叫網吧而是叫做電腦室,上網可以打局域遊戲和休閒。不過40元每小時的價格不是普通的人能消費的起的,要知道當時全國的平均工資大約是500元每月,豬肉大約是3塊一斤,花40塊錢玩一小時電腦這絕對是相當的奢侈。
後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上網價格降低,網吧越來越多,2000年多左右網吧開始在全國各地大火,1999年2月騰訊的即時通信服務(OICQ)開通,到了11月份QQ的用戶就達到了100萬,2000年4月達到了500萬,6月份達到了千萬。當時去網吧很多都是聊天,玩遊戲,看看電影,在網絡世界流連忘返。
參觀完IBM總部的各個辦公區後,段雲一行人被帶到了位於總部3樓的會議室中,正式開始雙方的第1次談判。
美國人談判還是比較直截了當的,布洛赫直接表示對段雲的NAND閃存芯片很感興趣,也願意接受段雲提出的每枚芯片20美元的專利授權費,並且雙方可以即刻簽訂合同。
布洛赫如此乾脆的給出了答複,甚至沒有討價還價的意思,這讓段雲感到有些意外,要知道,段雲之前也和美國人德國人談判過,一個合同往往可以談幾天甚至一周的時間,雙方都比的都是心理上的博弈,談判的過程也是非常的艱難。
但是 IBM公司高級副總裁布洛赫這種直截了當的談判風格段雲還是第1次見到,事實上IBM這樣的公司他在簽訂任何一筆合同的時候,都會提前做出一個預估的價格區域,隻要高低不超過這個區域即可,雙方真正的談判,其實在麥凱斯訪華的時候,就算是已經談好了, IBM公司也已經接受了這個定價。
隨後, IBM公司很快就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商業合同複印件,交給段雲查看。
確認合同所有條款都沒有問題之後,雙方代表直接在合同上簽了字。
簽完字的那一刻,段雲也創造了一個曆史,他成為了中國第1家將芯片專利賣到美國本土的企業負責人,而這也成為了它進軍世界芯片產業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