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介紹這枚芯片的文章中,黃令儀以非常專業的論文寫法闡述了這枚NAND閃存芯片的基本技術參數和工作原理,並且和當前國際上主流的幾種閃存芯片做了對比,讓人們很直觀的看到了NAND閃存芯片優異的性能,也正是因為如此,這篇文章才會引起美國科技界如此大的關注。
這些公司在這得到雜誌社論文真實性的肯定後,其中的幾家公司立刻作出決定,要前往中國實地參觀生產廠家以及這種產品的真實性能。
這天段雲早上剛來上班,他就一連接到了好幾個大洋彼岸的長途電話,而且都是一些世界知名企業,包括思科係統,德州儀器公司,超威( AMD),以及戴爾。
這些公司給天音集團打電話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想要來中國實地參觀中國的天音芯片廠。
麵對這種情況,段雲自然是來者不拒,事實上這也是他想要的結果。
這些的美國跨國巨頭能夠來華參觀一家中國企業,這對天音集團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榮譽,因為和這些公司相比,段雲雖然是國內成長最快,實力最為雄厚的私營企業,可是和那些成立已經有幾十年上百年,並且在國際上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大公司相比,天音集團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而已。
整整一個上午,段雲總共接到了7家美國公司打來的電話,而到了中午的時候,日本的索尼微電子部也打來的電話,想要來國內參觀。
其實對於天音芯片廠來說,他們生產的內存芯片最大的競爭對手並不是美國人,而是日本人。
在整個8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三家半導體公司都在日本的一台PC裡,日本芯片一度占到數量的60%,以至於日本有些政治家盲目自大,認為日本到了全麵挑戰美國的時候,全世界都在懷疑美國在半導體技術上是否會落後於日本。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日本的半導體工業集中在含量低的芯片上,而全世界高端的芯片工業,如計算機處理器和通訊的數字,信號處理器的設計都在美國,再比如英特爾公司果斷停掉傳統的內存業務,將這個市場拱手讓給了日本人,從此專心做處理器,所以目前內存市場上,可以說是日本半導體公司一家獨霸,是絕對的行業領頭羊。
而在1989年,英特爾依靠80486處理器,一舉超過所有的日本半導體公司,做上了半導體行業的頭把交易,日本人這才猛然發現,當時的內存業務不過是英特爾的一顆棄子。
段雲芯片廠這次生產出來的NAND閃存芯片,之所以會引起美國跨國巨頭如此高度關注,其實還包含了一些深層的原因,那就是美國人他們並不想看到內存芯片市場日本人一家獨大,如果可能,他們也希望能夠扶持起一個與日本芯片產業同台競爭的對手,隻有這樣,這些美國企業才能趁機壓價,從中獲利。
段雲其實也是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當初沒有選擇研發計算機處理器芯片,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想在企業成長初期,就和美國人搶飯碗,這樣隻會讓他的企業麵臨被嚴密技術封鎖的境地,但和日本廠家競爭則沒有多少風險,甚至也是美國人願意看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