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該展會因二戰全麵爆發而被迫中斷,在中斷了11年之後,1950年正式破產,並改為兩年舉行一次。
不過和20世紀30年代不同,世界科技發展中心已經由德國等歐洲國家轉移到了美國, CES也逐漸代替IFA成為世界最重要的消費電子展。
雖然從展會規模影響力和重要性來說,IFA不如 CES,但這個展會也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向家居智能產品方向偏重,每屆的展會都能出現一些歐洲國家最新推出的家用電器概念產品。
所以說,如果想了解歐洲的電子科技技術實力發展,那麼參加IFA展會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其實在家用電器領域,日本無疑是最強的,美國其次,然後就是歐洲,但是歐洲相比於美日,在某些方麵的創新力是值得稱道的,並且有很多世界級的先進技術。
也正是因為如此,段雲才打算去德國參加展會,看一看有什麼具有商業價值的新技術。
其實段雲參加這些科技展會就和很多人在古玩市場撿漏差不多,憑借著自己的先知先覺,段雲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在後市真正具有巨大商業價值的產品和技術,並把它引進到了國內,依靠10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
其實段雲參加這次展會,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看看歐洲的通訊產業發展情況,因為當初段雲已經將通訊產業作為自己天音電子廠的一個重點發展方向,尤其是歐洲有瑞典的愛立信,德國的西門子,比利時的BTM公司,以及法國的阿爾法特,這些都是世界頂尖的通訊公司,當時中國國內的通信市場很多產品都是來自於歐洲的這些國家。
如果段雲能夠和這些國家的通訊公司合作,以NAND閃存芯片為技術核心,開發出新的通信產品的話,那麼段雲無疑會大幅度的加快國際市場的開拓。
而且說不定在這次展會上,段雲還能夠有其他的意外收獲,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
出國對於當時的國人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對於段雲這樣的人來說卻非常容易,而且他先前也曾經在83年的時候,跟隨瑞陽出訪過德國,雖然當時是中國進出口公司安排的,不過如果再次辦出國手續的話,就會簡單很多。
通過了解,段雲得知1988年的IFA展會將會在10多天後的3月1號舉行,並且參加展會的規則非常簡單,除了行業內的特邀人士,其他人隻需要花費150美元的相關費用,就能拿到展會的入場券。
很快,段雲就通過王石的公司,很順利的拿到了IFA展會的邀請函,並托人辦理了相關的出國手續以及機票。
這一次和段雲隨行去德國的還有兩人,一個是公司的專職翻譯李芸,另外一個就是自己的妹妹段芳。
隨著趙學武等一代老技術員的年齡的增大,段雲也必須要在公司內部培養出新的技術骨乾,而妹妹段芳在公司一直表現不錯,所以段雲這次也準備領她出去見見世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