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82年開始,國內城市商場裡就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產品。
三年前才開始在中國製造的洗衣機到年底的時候已經達到200萬台的產量,電視機達到了1000萬台,電冰箱的需求量也是呈井噴式的增長。
在幾年前,新婚家庭的三大件是‘自行車,縫紉機,手表’,而現在已經變成了‘新三大件’:電視機,洗衣機和電冰箱,對家電的需求直接引爆了氣候長達十多年的中國家電熱,由於這些產品的技術要求並不高,使得那些先覺醒起來的國營企業中的弱小者以及民營企業找到了發展的間隙,成為後世國內的明星家電品牌。
如今計劃經濟時代,產品統購統銷,體製內的領導乾部還是以政工和抓生產為主的,像瑞陽這樣能敏銳嗅到市場商品經濟變化且提前做出布局的領導,確實是很少見的。
一個暢銷的拳頭產品能帶動一方經濟,那麼企業可以不講效益,也是可以養活很多人的,從這點來說,瑞陽是很有大局觀的一個領導。
開車離開市區後,段雲並沒有返廠,而是直接回到了家中。
廠裡下午的工作已經安排好了,所以段雲下午不過去也沒事,另外就是瑞陽交待給他的寫報告的任務是必須要進口完成的。
回到家中後,段雲立刻坐到了寫字台前,從那個檔案袋中取出了放在裡麵的資料。
相比上次汽車生產線的資料,這次三個廠家的電冰箱資料隻有不到一百多頁,可以說少的可憐,主要是因為之前德國汽車生產線是過時的,資料裡麵是帶著大量技術圖紙的,而目前這三家電冰箱廠隻有產品的性能參數以及構造說明書,在雙方沒有進行下一步的商議前,生產線絕大部分技術資料是不公開的。
不過段雲其實也並不需要太多的資料,再得知了這幾個國外廠家的產品產地後,他心裡就已經有了大致的判斷。
以段雲前世的記憶,國內是1982從新加坡引進的第一條電冰箱生產線,11月12日在廣州冰箱廠開始試產。這條生產線從八二年初同外商談判到現在試產,僅用了一年零十個月的時間。
國內到1983年的時候,總共也隻有不到五條電冰箱生產線,瑞陽一個市局局長能從部裡為大興電器廠申請到冰箱生產線,這本身就再次驗證了他在部裡確實是有強的根基和後台的,否則這種事情是絕無可能的。
關於國內引進電冰箱生產線的事情,段雲前世的時候曾經在網上看過一些相關的新聞和資料,當時的一些專家也對這件事做出了相關的分析。
當時並沒有冰箱生產經驗的美菱引進了熱洛瓦特公司的生產線,並引進了三千套配件。這些配件組裝以後,投放到上海市場就被搶購一空,但倉促上馬的弊病很快暴露了出來。根據一些用戶的回憶,天冷的時候,因為國外冰箱和中國冰箱對室內溫度的條件不一樣,因為國外的室內溫度比較高,中國在上海地區室內溫度比較低,五度以下就不製冷了。
所以當段雲再次看到資料上的意大利電冰箱資料後,立刻對意大利產品的性能做出了否定,並在報告上詳細寫出了這種歐洲冰箱存在的嚴重弊端和問題。
最終段雲建議在日本冰箱生產線和新加坡生產線進行二選一,新加坡生產線性價比高,而日本產品口碑好,從質量上來說,兩家的產品相差不大。
用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段雲仔細的分析了這三個廠家的產品質量,寫出了一份完整的報告,打算明天交給瑞陽。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