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國的新聞媒體和咱們國家的可不一樣,咱們在國內用的那一套公關手段,在美國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段雲輕輕的搖了搖頭,接著說道:“而且在美國打廣告成本實在太高了,基本都是國內幾倍到十幾倍,甚至可以達到上百倍,以咱們集團公司當前這點流動外彙,根本撐不起想要的產品宣傳效果……”
段雲自然明白李芸的想法,想當初段雲正是靠的投入大量的廣告宣傳費用,包括在央視和國內其他重要媒體打廣告,隻用了一兩年的時間,天音就成為了國內家喻戶曉的品牌,而且大量的廣告投入也帶來了極其豐厚的回報,讓天音集團最終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營企業。
而且段雲可以說把廣告玩到了極致,他專門兒成立了廣告公關部,除了包括央視在內的國內頂尖媒體之外,天音集團還和很多地方媒體保持著長期的業務往來,另外天音集團的公關部還私下裡,還和上百名國內知名撰稿人保持著密切的聯係,天音集團給他們的稿酬,也絕對堪稱豐厚。
經過幾年的經營,天音集團廣告在國內已經達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甚至在一些偏僻的小山村,牆壁和茅房外側,也都有天音產品的廣告。
憑著對國內媒體的強大掌控力,也讓天音集團有了非常強的軟實力,甚至在業內段雲也掌握的一定的話語權,無論是產品宣傳,企業形象,以及段雲的個人影響力方麵,在這種軟實力的加持下,始終在國人內心保持著一個非常正麵的形象,這對段雲的事業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但是在美國,段雲的這一套是基本沒有成功的可能,因為美國媒體的廣告費非常高,就比如國內最強的廣告品牌央視廣告,黃金廣告時段已經漲到了一年將近600萬,但是這些錢在美國隻能買下《紐約時報》不到十期的滿頁廣告,而且在美國,有好幾家擁有類似《紐約時報》這樣的頂尖媒體。
即便是索尼這樣的全球頂尖電子製造商,他們的財力也不可能在美國完成複製段雲在中國的。
另外在名義上,美國的媒體似乎不可能被控製,就連國家政府,也沒有這種能力。
“獨立媒體”的理念是西方新聞觀的核心理念之一。
所謂“獨立媒體”,是指在財政、經費、所有權上獨立於政府和政黨的私人媒體。西方新聞觀認為,隻有獨立媒體才能免受政府和黨派控製,保持“政治中立”,成為“社會公器”。
長期以來,“獨立媒體”與“新聞自由”一樣,是西方自我標榜的招牌和攻擊他國的大棒。
自由競爭的市場法則使西方新聞業不可避免地走向壟斷,所謂“獨立媒體”越來越集中到極少數人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