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你一定會成功的。”李芸說道。
“各國的情況不一樣, VCD這種產品能不能被國外市場所接受,現在還是個未知數,你彆看目前在國內的預售情況比較樂觀,但那是建立在咱們成熟龐大的銷售網絡之上的,想要在美國大批量賣出這些產品,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段雲思索了一下,接著說道:“其實我這次帶著VCD產品去參展,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顯示咱們天音集團的電子產品研發能力,吸引到更多的國際合作夥伴,另外一方麵就是憑借咱們的VCD技術專利,參與這個產品的行業標準的製定……”
在段雲的心目中,他一直都想讓自己的企業成為國際標準的製定者。
跨國企業中流傳的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一流的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專利,三流的企業賣產品”,製定一些國際的產品標準,已經成為了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法寶。
從90年代開始,世界經濟已經開始逐步進入了全球化,而在國際市場上來說,國際標準的製定者往往是那些在世界多邊貿易體製中占主導地位,具有領先優勢的發達國家,他們通過製定各種複雜苛刻的技術法規與標準,來限製進口與保護國內市場,也通過這些標準為其他商品開疆拓土,擠壓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因此,就目前廣大發展中國家企業的狀況而言,大多數國際標準是難以達到的。
打個比方來說,同樣是生產錄音機產品,中國的錄音機產量是最大的,生產出來的產品質優價廉,相比於歐美的產品在價格方麵有很大的優勢。
但如果中國的產品不符合國際標準,那麼他就不可能出口到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可以憑借行業標準名正言順的將中國產品拒之門外,這樣就保護了本國的相關產業,但是他們國家的產品出口到其他任何國家,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其實是一種行業的壁壘。
天音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研發和技術能力在國內屬於一流,但是放在國際,卻往往還是身處下風,事倍功半,因為相比於那些著名的跨國企業來說,天音集團資曆太淺,而且技術專利也不夠先進,隻有那些在業內享有較高聲譽,某項先進技術得到了市場充分認可的企業,才有資格製定標準,而製定行業標準其實本質上就是爭奪“行業話語權”,誰掌握了標準的製定權,誰的技術就成為了標準,誰就掌握了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可謂得標準者得天下。
段雲之前無論生產的錄音機,錄像機,複讀機,學習機這些產品,其實都是其他國家發明的產品專利,複讀機雖然是原創,但其本質上是建立在隨身聽的基礎上進行的一些功能改進,至於學習機,使用的還是日本紅白機的技術和卡帶,儘管這些產品在國內很暢銷,但從技術實力上來說,天音集團沒有資格參加這種國際標準的製定。
但是這一次研發生產出VCD,對段雲來說是一次非常寶貴的機會,因為提前已經在國際注冊的專利,這也使得天音集團憑借專利權,第一次參與到國際產品規則的製定……,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