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氏和李氏投緣,說起田氏這次生產凶險,兩老又是一陣後怕。
李氏就道:“當時情況萬分凶險,穩婆連保大還是保小的話都問出來了。”
閔氏哎呀一聲,顯然也沒想到凶險到了這個地步,心疼萬分地道:“可憐見的,我瞧那孩子生得壯實,也難怪要吃些苦頭,好在人是沒事了。”
田氏生雙生子的時候,兩個孩子都不算太大,所以即便是頭胎,也不是很辛苦。
“當時穩婆說了,要是有老山參,尚且能保命。”李氏道:“咱們是尋常百姓人家,誰會無緣無故的備那種東西?康子當時就跑出去買參了,結果當時太晚了,很多藥鋪都打烊了。”
閔氏心都要跳出來了,雖然最後結局美滿,但是過程一波三折,光是這樣聽著就讓人有膽戰心驚的感覺。
“後來呢?”
“後來,我那不爭氣的老兒子回來了。”
閔氏一聽這話,眼睛瞪得溜圓,心想這事兒跟杜河浦有什麼關係啊!
李氏講道:“康子的二叔啊,之前確實混蛋,做了不少糊塗事!他有一年沒露麵了,我也就當沒他這個兒子一樣。”
這話李氏也就是說說,閔氏也就是聽聽。
她也是個當娘的人,如何不知道李氏的心思?兒孫都是來討債的,隻要不是壞透了,爛得出水的,當娘的如何忍心割斷血脈親情?那可是從她們身上掉下去的肉啊!
“他回來的巧,身上正好帶著參呢!當下挑出一根最好的,給孫媳婦用了。”李氏帶著幾分討好的意味道:“那山參有成人兩根指頭粗細,一半切片,一半熬成參湯,一碗參湯下肚,孫媳婦便有了力氣,死裡逃生了……”
閔氏覺得,李氏這是在給自己敲邊鼓呢!之前跟二房斷親的事,就此怕是要作廢了。人家兒子如今洗心革麵了,又獻了山參救了孫媳婦和重孫子,那事兒可不就是不了了之了。
閔氏倒不覺得這事兒有什麼難辦的,隻是自己閨女那個脾氣,怕是又要折騰自己了。
“親家母,你此時心裡,怕是揣了一隻兔子吧?”閔氏打趣李氏一句,說完自己先嗬嗬笑了起來。
李氏一瞧她這態度,心裡便是鬆了鬆,不由道:“親家母,我舔著老臉跟你說一聲,老二回來以後,不會跟我們一起生活,他自己買屋置地,自己過日子,我們是不管他的。”
閔氏沒說話。
李氏就又道:“瞧著他是改了!不光是為了救命的山參才容的他,也是為了我那兩個苦命的孫女。”
李氏說到這兒,就歎了一口氣,“咱們做了這麼久的親戚,有些事也是不瞞你。在老家那會兒,二房的二丫頭做了那事兒,她們姐妹,包括玉娘在內,名聲都跟著受累。”
一家之中,隻要有一個閨女做了荒唐事,整個家族的姐妹都是要跟著遭殃的。
“也幸得,玉娘的親事順利,姑爺也是知道疼人的。”
閔氏表示讚同,“彆看外孫女婿是做武行的,我瞧著心可細。把玉娘照顧的,像個官家太太似的!”
劉家人皆不知道楊崢的底細,隻當他是個尋常武夫。
“說得就是!你是沒看見,家裡有丫鬟、婆子、護院不說,還有廚娘呢!玉娘連做飯的活都不用做了,衣裳都是彆人洗的。”李氏十分欣慰,“玉娘是個有福氣的。”
閔氏愛聽這話,“這門親事成的好!”
“老姐姐,跟你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是個偏心的,對待二房那幾個孫女的好,加在一起也不及對玉娘一人。”
閔氏點頭,這事兒她是知道的。
早年親家公還在的時候,身子骨不是很好。閨女臨盆的時候,老爺子已經昏迷好幾日,連身後事都安排得差不多了。哪知玉娘落地那一刻,杜父竟然睜開了眼睛,還說自己聽到了嬰孩的哭聲!
自此以後,親家公的身體一日好過一日,老兩口也把玉娘看成是家裡的福星,當眼珠子一樣疼。
“五根手指頭有長有短,我都曉得的。”閔氏自己生了六個兒子,一個女兒,就算這碗水她端得再平,也難免會有偏頗不公的時候,更何況,她也是個慣著女兒的。在劉家,女孩可比男孩要精貴多了。
前年年尾的時候,老三家的生了一個小閨女,這是劉家的第一個女孩,可把閔氏稀罕得什麼似的,心肝寶貝似的養著。
這也是偏心啊!
“可是她們總歸也是我的孫女啊!爹娘的不是,全讓孩子擔著,也太不公平了些。小枝兒那孩子你是見過的,懂事,能乾,比玉娘還年長兩歲,親事至至今沒有著落。”
閔氏聽了,也露出幾分憐憫的意思來。
女子活在這世上,本就艱難,到了十八九歲還沒有成親許人家的,就是老姑娘了。再拖上一兩年,隻能嫁給死了老婆的鰥夫。
“是啊,孩子們有什麼錯呢!”
李氏心中大定,就道:“雖說是沒了娘,但還有爹在,也不至於成了孤女,親事上也能容易些。”
“那張氏,還是音信全無?”
李氏搖了搖頭,覺得大好的日子提起這個人來,當真是晦氣極了。
“可憐的!”閔氏就問:“你家老二可是有了打算?”總得問問清楚,夠得他那個以後犯了渾,又來攪和閨女的日子。
“他有打算。”李氏來了精神,細細跟閔氏說道:“他之前跑船,掙了一些辛苦錢。又來巧合之下,救了一個會挖參采藥的老頭,那老頭知恩圖報,帶著老二進了北邊深山裡……”
閔氏不由得露出幾分刮目相看的意思來。
杜家老二,就是個不提氣的,小時候瞧著還好,成婚以後越發不像樣子。耳根子軟不說,仗著老娘和兄長疼他,越發沒有男人的氣概。
眼下她聽說杜家老二居然敢往老林子裡鑽,挖參掙要命錢,心裡也升出幾分敬佩來。
“他得了參,想著回來,誰知正好碰到康子媳婦難產這一出!他手裡還有參,賣了換錢,買屋置地都是夠的。”李氏歎了一口氣,又道:“他說了,要給我那小孫女尋一戶好人家,不求家裡有多殷實,隻願婆家人口簡單,公婆明理,女婿是個疼人的,就行了!”
杜小碗過了年,也十四歲了,也該相看起來了。
“你那大孫女呢?”都十九了,難道不急?
“留下來招上門女婿。”李氏索性把話說開,“他自己說了,也不想再娶續弦了,隻想給小枝兒招個女婿,生下來的孩子姓杜也就是了。”
閔氏想,杜河浦當初要是有這般魄力和決斷,也不至於落到現在這個下場了。
當真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啊!
“親家母,這事兒,還得拜托你幫忙留心著點,要是有合適的,也幫我們張羅張羅。”
閔氏點頭,“都是實在親戚,放心吧!”
李氏的一顆心終是落了下來。
臨走時,閔氏還特意囑咐了閨女幾句,無非是讓她想開點,把日子過好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