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現在是不管事的,她的任務就是稀罕兩個重孫,養好身體,多享幾年福。兒子孝順,媳婦也是個好的,最重要的是孫子,孫女都有出息,她要是不多活幾年,都覺得虧得慌。
李氏現在時常暗自叨叨的一句話就是:老頭子,你沒福氣啊!咱們家現在日子這麼紅火,兒孫這麼孝順,可惜你都看不到了。
田氏是不反對的,她甚至很支持杜玉娘的這個想法。小姑子做菜好吃,這可是全家都公認的事實。自個男人隻要學到小姑子一半的手藝,那家裡這個鋪子他就能撐起來了!以後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她也要供孩子們讀書,不求將來他們高中,隻求孩子們多讀書,知禮,彆像她爹娘那樣就行。
杜河清和劉氏自然也是希望家裡頭能多些進項的!開店雖然辛苦,但是跟種田比起來,簡直就不要太清閒!
“家裡住的地方,緊緊巴巴的,不寬敞。要是以後上了炒菜,多了進項,咱們也能攢錢買個大鋪麵了。”劉氏一邊說,一邊笑,好像大鋪麵已經到手了似的。
杜河清也咧開嘴笑了起來,日子過完成現在這樣,是他完全沒有想到的事。反正不管怎麼說,日子是越來越有奔頭啊!
“那行,我估計用不了幾天,我姥爺就能來,到時候跟他說說去康家進酒的事!做湯鍋用的鍋子嘛,砂鍋就可以!”杜玉娘問杜河清,“爹,你知道哪個鋪子裡的砂鍋耐用不?砂鍋買回來,還要養一段時間呢!”
杜河清就道:“這事兒啊,還得問你姥爺,他老人家門路廣,啥都曉得!”
杜玉娘就道:“那行,剩下的就是炭盆的事情了,我想最好是打一個鐵的。”杜玉娘去櫃台取了紙筆,按照前世她師傅發明的置炭架畫了起來。
“湯鍋和火鍋不一樣,湯鍋的食材都是加工好的,而火鍋則是要自己動手涮著吃。我們做湯鍋,為的是讓食客吃到好吃又暖身的菜。”杜玉娘指著架子下麵中空的位置道:“這裡放上炭,砂鍋直接坐到上麵,因為底下是實心的,所以即便砂鍋很重,也能保持平衡。中間放炭,湯鍋就不會變涼。兩三個人吃一份湯鍋,剛剛好。”
杜安康道:“砂鍋可以買大小不同的,兩人份,五人份,用不同分量的砂鍋裝菜,賣不同的價錢。”
“這個主意好!”劉氏忍不住拍了下巴掌,指著杜玉娘畫的圖錢道:“這個家夥看起來分量不輕,打造這麼一個玩意,怕是要花不少錢吧?”
“娘,賬可不能這麼算!”杜玉娘笑,覺得劉氏摳門兒的毛病又犯了。
“你得想,這個東西它是用幾十年都用不壞的,沒準兒啊,以後還能傳給你孫子呢!”
家裡人都笑了起來。
“去!”劉氏佯怒,隻道:“我不是怕有手腳不乾淨的,把這個偷了嘛。”
杜玉娘就道:“這家夥也不算小,還沉,但是能賣幾個錢啊,彆人要也沒用啊!咱們找鐵匠打這個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在上麵給咱們做個記號,寫一個杜字嘛!再退一步說,吃飯總是要會賬的嘛,結賬的時候注意一下不就行了。”
“有道理,就按玉娘說的辦吧!”杜河清拍板了,讓大家分頭行動。
第二天,杜河清去找了鐵匠鋪子,把杜玉娘畫的圖紙拿給他們,讓他們按著上麵的樣子,先打十個。
這年頭,天下太平,鐵礦管的不太嚴,平民百姓家有些私器也是常見之事,就算是刀劍,數量不是很多的情況下,官府也是不管的。
杜河清給鐵匠講了幾處關鍵的地方,確定對方聽明白了,能做得出來,便又跟他們講起了價錢。就這麼點東西,得要五兩銀子,而且還不許還價。
杜河清心疼那五兩銀子,上次花了四百五十兩買下老二家的地,現在家裡的餘錢真的不多了,得省著用啊!
杜河清一直不知道,那四百五十兩銀子早就回來了,杜玉娘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把老家的地拿了回來。
不過杜河清轉念又一想,這些花銷都是為了掙更多的錢,心裡頭的不舍也就淡了幾分。他付了三兩半的定錢,又與鐵匠鋪約定好,剩下的錢等取貨時一次付清,便拿著鐵匠鋪寫的條子離開了。
沒過兩天,劉老漢趕著牛車,帶著三兒子劉釗來到了杜家。
老爺子身體好,也不用彆人幫忙,自己抱著一個大背簍進的院。
他們熟門熟路走的後院,因為正是飯點的時候,怕耽誤杜家做生意。
前邊忙,劉氏就讓杜玉娘幫忙,自己匆匆的過來把人迎了進來。
“爹,你怎麼帶這麼多東西啊!”
劉老漢把背簍放地上一放,道:“也沒啥,都是自己家種的菜!現在你們沒有菜園子了,吃菜都得上外頭買去,還不一定能買到好的。這菜啊,都是自家種的,早上現摘的,個頂個兒水靈。”
劉氏連忙給劉老漢,給劉釗倒了兩碗水。
兩個人確實渴了,仰起頭把水都喝了。
“三兒,幫你姐把這菜送到前邊去,正新鮮呢,咋吃都行!”
“哎。”劉釗應了一聲,搬起背簍就往前麵去了。
劉氏連忙喊道:“你慢著點。”
李氏聽到動靜,也走了出來。
“親家來了!”
“親家母,打擾了!”
李氏隻道:“快彆說客氣話!都是一家人呢!你們爺倆啊稍坐會兒,一會兒不忙的時候,讓玉娘炒兩個菜,你們爺幾個好好喝幾杯。”
劉老漢應了下來。
李氏又道:“兩個孩子睡覺呢,等他們睡醒了,我讓孫媳婦把孩子們抱出來。”
劉老漢嘿嘿一笑,點了點頭,“親家母,你不用招呼我,忙去吧!”
李氏客氣了兩句,就回屋了!
就算是親戚,也得顧著點男女大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