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後山(1 / 2)

{ } 無彈窗 康熙的眼裡立刻逼出了一層淚水,能得到順治的肯定,他心裡隻覺得十分的激動。當年自己隻有八歲,順治要隨著和尚離開之時,皇祖母閉門痛哭,自己去求順治留下,可是他還是沒能留下,隻留給他一句要做明君的話,便悄然而去。

“玄燁,你為何哭?”行癡道。

“我為皇阿瑪離去而哭,為我成了這天底下最孤獨的人而哭!皇祖母走了之後,我幾乎就沒有可以傾訴心事的人了。我有很多女人,可是她們之中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為她們的家族謀求利益,多半都是奉承於我。我也有很多兒子女兒,可是他們也逐漸忘記了我是他們的阿瑪,終日私鬥不休,隻是為了那個大位。”康熙道。

行癡歎息一聲,這也是當初他毅然放棄皇帝的身份,跟隨心的指示,來到五台山出家的緣故。董鄂妃的薨逝,讓他徹底看破了紅塵,再也不願意繼續留在那個位置上遭受心的折磨了。

“玄燁,我明白你的孤獨。可是我什麼也不能為你做,隻能告訴你萬事最後都歸於平靜,當初糾結有多深,最後孤寂就有多深。”行癡說道。

康熙若有所悟地看著行癡,最後還是問道:“大師,如今玄燁遇到了一個問題。那便是大清繼承人的問題。玄燁自幼就立的太子二阿哥胤仁枉費朕對他的一番教誨,行事不當,不守悌孝,朕深為失望。朕不想列祖列宗打向來的江山被朕選的人毀了,故而向來問問大師,該如何擇立新的繼承人。”

行癡本來還是一副淡然的神色,可是當聽到康熙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的眉宇間儘然還是多了一份惆悵。待康熙說完,行癡淡然一笑道:“罷了,我本以為自己這五十年修煉,已經脫了那些俗事,可是剛剛你一說起,我儘然還是為之擔憂,可見修為還是不夠呀。”

康熙道:“大師,這不是修為不夠。而是大師心係家國,為天下老百姓擔憂,不正是佛法最高的境界麼。”

行癡一怔,點點頭道:“不錯,玄燁所言甚是。我儘然還不如你看得透徹。”順治搖搖頭,抬手拉起康熙的手道:“隨我入禪房吧!”

那廂,四爺他們得知康熙去了後山,而主持大師又不讓他們去尋,隻是說康熙正在會見一個高僧,不許任何人打攪。

十爺和十四爺一聽如此,更是不願意待在寺廟裡。

“四哥,不如我們一塊出去看看。我看這五台山山清水秀的。順便也可以打打野味。吃了這十幾日的素齋,我感覺肚子裡都開始沒油水了。”十爺樂嗬嗬地說道。

“我也是,爺可從來沒這麼久不吃肉的。”十四也說道。他們來到四爺的膳房裡,就是想揣度著四爺跟他們一塊兒去打獵。康熙可是將他們交給了老四管著的,沒有老四點頭,他們不準離開山寺門半步。

“天天跟著皇阿瑪理佛,還嘴上掛著肉。不怕皇阿瑪敲你們?”四爺正盤腿坐在禪房的榻上打坐。這些天,他們至少都學會怕盤腿打坐的本事。

“皇阿瑪都去了後山兩日了,也不下來,也不讓我們進去。再這樣等下去,我都感覺自己快長毛了。”十四道。他如今也快十九了,再不是當初那個二頭青的小樣子。下巴上開始長出了胡須,個子也串高了不少。

“你不本來就已經長毛了嘛!“十爺立刻道。

“去你的!四哥,咱們出去看看吧,看著這麼好的山林,裡麵肯定藏了不少獵物。想想都覺得手癢!”十四道。

四爺其實在禪房裡打坐,就是在想康熙到底去後山去見誰?高僧?然道就是順治爺?

十四的這句話,突然給了四爺靈光一現,他立刻道:“好,出去看看。咱們不能走遠,隻能在這山寺四周走走。”

“四哥放心,我們就在山寺四周走走!咱們不能走遠了,不然皇阿瑪要是叫我們,可不能及時回來了。”十爺立刻保證道,然後與十四交換了一個高興的眼神。

於是,四爺便帶著十爺和十四爺一塊兒出去了,侍衛都沒帶。他們都是保護康熙的。

一出山寺的門,三人立刻就被五台山秀麗而又險俊的景致所震撼到了。

“四哥你看,那邊好像有一條路,不知通往哪裡?”十爺指著山寺門前另外一條青苔鋪滿的台階的小道道。

四爺看著小道的方向,點了點頭,便隨著老十和十四一塊去往那邊的小道一起往上走。

這小道上到處鋪滿了青苔,顯然很久沒有人走過了。三人小心地沿著小道往山上爬。一路上山鳥兔子,鬆鼠和歡數不勝數。

十爺和十四爺身上戴著弓箭,想去射殺幾隻兔子,卻都被四爺攔住了。

“先不要動!去上麵看看。這些東西多得是,射了還得背著!”四爺哪裡有什麼心思打獵,他一心想去後山,看能不能偷偷潛入後山去看看。

皇阿瑪到底是去見了順治爺了嗎?他們究竟在談什麼!四爺突然就很想知道。

三人繼續沿著山街往上走,一路走了將近大半個時辰,終於來到了後山。可是到他們來到了山街的儘頭,卻並不在山寺的後山。

“原來這裡並不是在後山,還隔了這麼一道懸崖呢!”十爺道。

“這條路是來觀景的,這裡可以看見整個山寺呀!”十四張開雙臂道。

“你們去打點兔子山我就在這裡看看風景。”四爺對十爺和十四道。

十爺和十四爺早就心癢難耐了,聽四爺這麼一說,立刻就跑開了。

四爺站在懸崖的頂上看了看整個烏台山的寺廟,然後從地上撿起了一塊石頭,往下丟去。

“還挺深!”四爺聽了那石頭落地的聲音後說道。

說罷,他便從懷裡摸出一卷繩索,那是他早就備好的的,是一種極其細但很結實的繩子。其實自從康熙去了後山,他就已經好幾日在想這個事情了,故而也早就備好了這些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