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
兩大平台的更新,讓網絡上一陣熱鬨,大家爭先恐後地想要看看,自己的信用多少,能借多少錢。
“我才三千。”
“兩千。”
“五千。”
“一萬,哈哈,看來和我平常消費流水多有關,和我一起加班的同事,比我更喜歡網購,一萬三。”
“靠!我五百。”
“五百?估計是你信息填寫不全,或者是新號。”
“。。。”
多是兩三千,上萬的很少,大家漸漸明白,這個信用評估體係,十分嚴謹,不會突然給一個人大額度。
如此。
也能刹住一些人的不理智消費。
“挺好!”
“嚴謹點好,多了,我看著都怕。”
“沒錯。”
“關鍵是方便,以後三五百的急用,直接從微信借,萬分之五,一千塊錢,三五天就幾塊錢的利息。”
“良心。”
“。。。”
大家比較喜歡的,還是隨取製度,無論是微貸,還是借唄,都能隨時提現,這裡麵又分為兩方麵。
提現到微信、支付寶餘額。
秒到賬。
若是到銀行卡,則要慢一點,對此,大多數人都很喜歡,因為提現到銀行卡,不少也是為了花掉。
買菜。
吃飯。
轉賬。
消費。
而這些。
在移動支付的普及下,已經不需要提到銀行卡,現在就連菜市場的小販,隨便一個路邊攤,都支持。
因此。
不少人愛死這功能。
萬五。
一天。
在急用錢的時候,並不高,很多人都是急用,三五天,十來天,甚至半個月就差不多了,利息多少?
一萬元。
用一個月,才給一百五的利息,一百五,要問朋友借,還的時候,請吃一頓飯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有人說。
不清。
朋友。
還談啥利息,生分了,借一萬還一萬,不很正常嘛,不然什麼叫朋友,什麼叫親戚,給啥利息啊?
額!
好吧,
這是一個人的處世之道,各有各的立場和看法,不能說錯,隻能說。。。還是對他人,好一點吧!
。。。
京城。
某處。
“厲害。”
劉東測試著兩款軟件,心中感歎,這代表著,兩大企業,正式涉足消費金融領域,向前邁了一大步。
想想。
這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微信。
支付寶。
這兩樣,幾乎已經占據了華夏移動支付領域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份額,而借款,能直接用於消費。
那麼。
這就意味著,麵向群體之廣。
之大。
之深。
都是空前規模的。
當然。
這並不代表,可以做所有人的生意,畢竟,華夏人的消費習慣,還是以量力而行為主,更喜歡儲蓄。
而且。
大多不喜歡借錢,量入為出。真正會用兩個貸款產品的人,占總用戶的數量,估計不會超過百分之十。
但是。
這個比例,也已經很高了。因為其麵向的基數太大,隻要做好風險把控,這個利潤還是挺可觀的。
大賺?
額!
他不太敢妄言。
畢竟。
即使是風險把控如此嚴的銀行,也有壞賬,對銀行來說尚且如此,兩大平台雖然有信用評估能力。
可是。
終究基數大。
銀行。
不達標的,一毛錢不給。
阿裡。
微信。
幾乎身份信息真實,就有最低二百的額度,風險很大,他算了下,兩大平台的綜合利潤撐死了百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