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讓人耳目一新。
在一個工地前,車子停下,唐凱介紹道:
“這是我們公司承建的,新區最大的購物中心,主要給這邊的人用,不用跑去新安市主城區,目前已經完成了主體和附屬結構。”
“正在裝修。”
錢到位。
進度極快。
“明年就能開業了吧?”
“嗯。”
“那到時候來逛逛。”
“好。”
“這個停車場真大。”唐念兒指著效果圖。
唐凱點頭。
“當然,新安市主城區偏緊湊,幾乎沒什麼寬闊的停車場,而在新區,生活休閒的地方,停車場的數量極多,且主要在地上。”
“以後會不會不夠用?”尤曼問。
“不會,停車場數量和新區的人口規劃有關,有一定的比例,而且高於一般水平,不會突然出現新開發樓盤,讓常駐人口增加。”
“這邊沒有華夏人多,地大,要是人口增長,他們會選擇修新區,而不是在已有的區域,修建大規模、高密度的住宅型小區。”
這一點。
唐凱很喜歡。
城市人口增長,配套跟不上,直接就會降低生活品質。
不過。
人口大國是沒辦法,地方就那麼多,機會集中在少數地方,不可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緬人口相對較少,白紙塗鴉,比較好整。
至今。
緬亞經濟特區也沒開放商品房。
但是。
從沒停止建設。
提倡租房子,城市房子租賃化,鄉村房子產權化,把一個個農村修建得彆墅成***通方便,人們對城市的房子也就沒那麼多念想。
農村啥都有。
教育均等。
醫療均等。
大家出去是為了工作,不是定居,即使沒有商品房,特區裡卻沒有多少不滿的。唐凱知道,這是特殊環境下才能造就的風氣。
農村。
城市。
如果條件相差太多,人當然往後著跑。
可是。
突然間。
極速的。
農村條件和城市幾乎等同,大家對於去城市定居的興趣就會大減,一直以來,零提倡的不是大城市發展戰略,而是大農村為方向。
區域。
城鄉。
走均衡發展的路子。
穿行在水泥路上。
一邊。
是正在養護的高標準瀝青路,八車道,一邊用瀝青,一邊用水泥,瀝青路是封閉狀態,等到大型裝載設備在新區施工完,才會投入使用。
然後。
再把水泥路鋪成瀝青路。
完成八車道。
路上。
幾乎全是工程車。
拉瓷磚。
拉裝修材料。
絡繹不絕。
少部分來自於特區,大部分來自於華夏,繞了一小圈,車子才行駛到博物館的位置,此刻,博物館的圍欄已經被全部拆除。
修上圍牆。
主體。
附屬結構。
外牆裝飾。
全都施工完畢。
綠化也做了大半,隱約可見裡麵的施工聲,門口站著安保人員,這時,一輛裝著覽櫃的車子開進去,“看樣子,還沒有展覽品運進來。”
唐青看見櫃子都是空的。
顯然。
得安裝完櫃子,才會擺進去。
下車。
看著左右好遠才望到邊的建築,令人震撼,博物館不是方形,而是長條形,正門就在中間,往左一看,最邊邊在一公裡外。
走路都得好一會兒。
比較奇特的是。
建築圍著一座山,而那座山包頂端,變成了博物館的頂部綠化,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