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
新安市。
緬亞銀行集團總部,今兒一早,所有商會的核心成員悉數到場,在緬亞商會中,核心成員會議是半機密級,不提供遠程接入。
錯過了。
就隻能看會議紀要,還是得親自來商會。
會議室內。
“成員,區彆於會員。”
“分為三個等級,以企業為單位,綜合評分為標準,采用申請+邀請製,主要針對和商會企業達到一定貿易規模,且有潛力的企業。”
“無國彆限製。”
“無行業限製。”
“其中,綜合評分以交易規模,企業規模,管理水平、行業地位、行業前景、企業信用、資產負債等七項指標作為參考,擇優邀請。”
“首批上限為六百,申請和邀請各占一半。”
聽到這。
很多人都是一臉懵。
啥情況?
成員?
如此一來。
緬亞商會的人數將會迎來一次暴漲,還不是一倍兩倍,而是更大的幅度,他們實在沒想到,來這第一個聽到的是組織結構變動。
宣讀。
不是商議。
對此。
倒並沒有人覺得不妥,緬亞商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鬆散商會,而是一個帶有半官方性質的經濟合作組織,掛在緬亞銀行集團之下。
緬亞銀行集團。
在這個國度,實力已經登峰造極。
政治。
軍事。
經濟。
全都被其深入影響,他們隻是組織中的一員。
會長。
副會長。
秘書長。
理事。
......
全都是緬亞銀行集團的人,按照商會章程,組織結構變動,不需要他們投票,隻要緬亞銀行集團覺得行就行,他們隻有接受。
反對?
也可以。
如果合理的話,但基本沒出現過。
台下。
懵比之後。
眾人開始思考自己的利益,顯然,他們的利益是得到保護的,會員和成員,這本就是一種差彆,隻要特權還在,他們就知足了。
同時。
另一個念頭興起。
組織結構變動,不會隻是單純的事件。
這時。
現任商會會長道:
“這次變動,對在座的各位也是有利的,這幾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深刻改變著這片土地。”
聽到這。
很多人都把目光看向右邊前排。
那裡。
是緬亞銀行集團直屬企業的高管,如果說,非直屬的企業代表民營經濟的話,那這些直屬企業就像是華夏的央企,掌握著命脈行業。
糧食。
能源。
通訊。
電力。
醫療。
......
通過行政手段,緬的這些行業,大部分已經掌握在其手中,特彆是緬亞經濟特區,這個占據了緬三分之一麵積的地方。
所有命脈行業全在其手裡。
包括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