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
這是郎蔡的第一念頭。
但一想。
應該不會錯,緬亞環保技術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有公開的財報,營收不是憑空估算,可是,三千億美元,要不要這麼嚇人。
哪來的?
待又聽了一分鐘。
郎蔡苦笑。
還真特麼有這麼多!
《財富》的統計,一般是按照公司一個財年的數據來排名,有的公司是一月份統計財年,有的三、五月份,但最遲不會拖到七月。
因此。
才有七月份公布這個榜單的傳統。
這麼一算。
把綠洲的銷售額也算了進去。今年十萬平方公裡的治理合同,儘管沒有完全拿到這筆錢,但那也是銷售額,價值一萬多億亞元。
折扣後。
是一萬四千億左右。
加上全球過濾溶液的銷售,以及其他的經營項目收入,緬亞環保技術公司上一個財年的營收,還真的就突破了三千億美元關卡。
天哪!
這得是多少錢!
回想舉國gdp不過百億美元的年代。
一家公司。
讓郎蔡無地自容。
不行。
得找地方靜靜!
。。。
同樣。
看到新聞的人,大多有點懵。平常人一般不關注一家公司的銷售額,但被拿出來和一些世界級企業對比,就是完全不同的意義。
三千億美元。
直接震撼了這個國度。
“不是做夢吧?”
“啪!”
“好疼,不是夢。”
“太不可思議了,怎麼會這麼多?”
“上麵不是說了嘛,絕大部分來自綠洲,它占了公司一半以上的營業收入,哈哈,厲害了,直接衝到了第四名,全球第四。”
“霸氣。”
“明年會不會進前三?”
“有可能,但也可能出現變故,明年的綠洲還沒有賣,不知道能不能像今年一樣賣完,這是它能不能衝進前三最大的影響因素。”
“希望和今年一樣。”
“對。”
“希望一直在前十。”
“不可能,沙漠總有治理完的一天。”
“還是比不上賣石油的。”
“可惜。”
“其實,大家不必執著於銷售額,就像經濟,總量是一個評判標準,但質量更重要,南非gdp超過我們很多,但哪有我們這好。”
“就算以後不在前十,做好自己就行。”
“對。”
“。。。”
整個輿論。
從浮躁,漸漸變得理智起來,這個排名除了說明體量,並不能完全客觀反映質量,就算第四,他們也不羨慕第一的沃爾瑪。
一個商場。
有什麼好羨慕的。
第二第三都是賣石油的,地裡挖出來,提煉,賣。還得緬亞環保技術公司的技術來給其造成的環境汙染‘收尾’,不值得羨慕。
。。。
美國。
“果然,這家公司上榜了。”
“肯定的,綠洲的合同價太高,光是那十萬平方公裡的治理費用,就將近兩千億美元,加上在全球的溶液生產、銷售,差不多。”
“不過,為什麼我卻比較高興?難道我是假的美國人。”
“同樣。”
“這樣的公司,讓人討厭不起來。”
“是啊,其發展道路,就是在解決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修複人與自然的關係,改善人類的生存條件,對人類的貢獻不可抹滅。”
“希望它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