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
這個名字,在青岩市已經是一個傳奇,太耀眼了。華夏首富,讓青岩市的人都沾了光。大量的投資,讓青岩市變化太大了。
以前。
外人幾乎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市。
現在。
卻是名字漸響。
家喻戶曉不可能,因為大部分人其實不關注誰是首富,就算知道,也不一定知道人家的家鄉,但比根本一點印象沒有的好。
特彆是正在修建的大學。
讓唐青在青岩市的名聲更上了一個台階,唐青可是全國卷的狀元,現在的華夏首富,返回來做教育,完全是‘彆人家的孩子’的最高標準。
出了通道。
並沒有人來接。
因為人都在莊園等他,等著他吃午飯。
坐上‘行軍’。
車隊朝著莊園駛去,多月不見,青岩市的變化卻是不小,城區不斷往外擴,大量的農田被占用,村子整體住進了樓房。
這規模。
就算是自己重生前,青岩市都沒有發展到如今地步,而這一切,都和他有關,相較於在滬市,在這他更能感受到歸屬。
嗬嗬。
人走得越遠。
真的是越念叨出發點,落葉歸。。不,咱可是還在茁壯成長。想要大樹更加茂盛,就應該去接觸更多的陽光,爭奪生存空間。
“唐唐,你看。”
林佳雪忽然道。
唐青回過神,順著看向窗外,隻見在機場高速轉城區大路的十字路口,有一個很大的棚區,上麵不是彆的,正是一個個充電樁。
密密麻麻。
至少有三百個。
唐青的眼鏡立即出現了它的信息,正是二叔投資修建的充電點,這算是示範區,因此由二叔全資,在青岩市四個方向均有一個。
大小不一。
加起來整整一千個。
這個算是最大的。
此外。
在城內也有大大小小分布的一千個公共充電樁,為了解決自家電動車的充電問題,他把國內賣電動車的錢全都投入了進入。
除了這裡。
下麵縣鄉,甚至省會及周邊幾個城市都有。
能力有限。
隻能這麼多,而上報給發改委那邊的方案還沒有給出明確意見,畢竟年底了,大家都忙著工作總結,估計年後就會有消息。
“唐唐,你們到哪裡了?”
“剛看到充電樁。”
“怎麼樣?”
“不錯,很好。”唐青還能說什麼,這是按照緬亞經濟特區那邊的標準來修建的,而這,還是他拍板定下的行業技術標準。
怎麼會不好。
“就是有點貴。”唐凱直言。
“要做就做最好,不將就。”唐青道。
“不是我覺得貴,我沒什麼,但要是引進彆的資本,把各大央企拉進來,出於成本考慮,他們可能不會采購太多那邊的充電樁。”
唐凱有點擔心。
之前。
他還不算太擔心這個。
可國內一些充電樁買回去檢測後,發現便宜是便宜,可安全、穩定、耐用等各方麵都和那邊的充電樁相去甚遠,容易壞不說,還對汽車有風險。
“二叔,這你就彆操心了,隻要儘力爭取現在用的占據更多采購比例就是,之後,好不好用,大家都會知道,其他企業也會學。”
“學去了怎麼辦?”
“額。。。二叔,你又不是要賣充電樁,學去了就學去了,如果學得好,同等質量和功能,成本可以壓到差不多,學不好,他們賣一台虧一台。”
唐青不怕人家人學。
如果學得好。
唐青不賺這個錢都樂意。
就怕死性不改,弄些垃圾東西出來。
“有些事情,防範於未然是良策。不過,是騾子是馬,也得拉出來溜溜,不然,你拿什麼‘曆史經驗’去有理有據地說服人家。”
“咦!也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