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
緬亞醫藥集團推出新藥。
也不至於去懷疑。
最讓他們驚訝的是。
整個工業園的總負責人,緬亞醫藥集團首席藥物研發科學家,聽介紹說還不是緬人,而是一名華裔,頓時,一股親切感湧上心頭。
對方一口流利的京腔。
交談甚歡。
他們差點開口招攬。
。。。
兩天後。
帶著成果。
考察團回到了國內。
同時帶回去的。
還有一套醫療設備產品手冊,這是目前緬亞醫藥集團可以出售的醫療設備目錄,將近五百頁的產品手冊,足夠他們看好一會兒。
也就在次日。
考察團正式向主管上級做考察彙報。
“他們其在藥物和醫療設備的研發領域,並不比任何國際巨頭差,甚至,由於近乎無限的資金投入,在新藥更新上,還猶有過之。”
“。。。”
“無論是研發設備,還是生產設備,我們都沒有看到任何一家國際製藥設備的存在,均屬緬亞醫藥集團下屬醫療設備公司生產。”
“。。。”
“在醫療設備領域,甚至開創了機械自主操刀的手術新方式,節約了大量手術時間不說,還能減少對經驗醫生的依賴。”
“。。。”
“依靠醫療大數據,僅僅數百人,就能快速完成全緬所有醫療輔助,極大地提高了診療的準確性,把從對醫生的需求,轉向了醫療科學家。”
“。。。”
聽著考察團負責人的激動發言。
台上。
領導和其他沒去的同事都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他們聽到了什麼?
自動手術艙?
醫療大數據?
連手術醫生都不需要了?
“想要準確使用轉錄原液,就得購買診斷艙,而診斷艙獲得的數據,可以使用大數據,瞬間給出醫療方案,正確率高達百分之百。”
“據說,目前為止,那邊治療的上百萬病患,從未出過一例錯誤,除了實在治不好的疾病,更未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
“因此,如果引進轉錄原液,我國的醫療大數據,也得跟進,否則,我們的診療,就得外包給緬亞醫藥集團,由他們提供數據支撐。”
“還有一個簡便方法,就是依靠從緬亞醫藥集團購買的基礎醫療方案包,自建醫療大數據,這樣一來,國民的健康檔案也能得到有效保護。”
“。。。”
彙報。
持續了一小時。
在場人也漸漸接受。
這種場合。
不會有人敢胡說,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大問題擺在麵前,按照邏輯,如果引進轉錄原液,國家就必須自建醫療大數據。
這代表著。
今後。
醫療產業化會慢慢終結。
國家。
將會開始進行一次更深層次的醫療改革,今後,醫藥公司再不可能靠醫藥代表去醫院推銷藥物,而是由國家接手整個用藥體係。
行業衝擊。
是巨大的。
同時。
責任轉移。
也很麻煩,因為用藥是大數據給的,如果出現錯誤,除了醫療事故,會直接由國家承擔責任,醫生什麼事沒有,這也是一個問題。
這套體係。
完全是建立在正確用藥的基礎上。
可人家百萬例無一出錯,也給了他們不少信心,對方背後是一個國家,自己也是一個國家,對方能辦成,自己為什麼辦不成。
大不了。
把現有的製度改一改。
從重點培養醫生。
向著醫療科學家的方向慢慢轉變。
“這件事,各部門再進行一次可行性論證,如果做了,會有何種阻力,需要何種資源,未來預估如何,我需要一個準確的結果。”
最終。
領導拍板了。
先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