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島國和韓國。
這次計劃還包括了東南亞。
不一樣的是。
在這兩個國家,唐青有扶植財團的想法,而在東南亞各國,唐青的興趣就沒有那麼大了,原因很簡單---沒什麼大的利益。
在未來競爭中。
這些國家幾乎就是打醬油的存在。
前世。
人們熟知美國、歐洲、非洲、中東,熟知前十大經濟體,因為它們參與了國際社會的大量經濟活動,可其他的呢?存在感極弱。
這樣的國家。
幾乎所有行業的尖端、上遊。
都和它們無緣。
它們是各國尖端產品的傾銷地,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隻會是原材料供應國,這一點,是可以預料到的。
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中。
它希望華夏一直作為低端製造業國家,自己把持高端製造,賺取最大的利潤,而華夏可不乾,你封鎖什麼,我就想辦法造什麼。
集中力量辦大事。
這是東南亞國家根本沒有的‘先進思維’。
因此,這種國家,沒有資格作為唐青視野裡的對手,隻需要保持在當地的‘行動力量’,可以確保任何時候,都能鎮壓不服。
。。。
當島國和韓國的大局鋪開。
時間已經到了十二月底。
十二月二十三日。
周六。
距離新的一年還有一周,二零零六年即將結束,回顧一下,唐青發現自己整整忙了一年,這一年,也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華為和智亞科技合作的4G通訊技術麵世。
過濾器暢銷全球。
‘零排放’成為全球標準。
微晶科技在光伏市場上逐漸站穩腳跟。
零當上了緬痶總統。
自己成了華夏內陸首富。
。。。
唐青的腦海裡閃過太多的事情,每一件,有的在計劃內,有的在計劃外,但是所有都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雖然自己做了弊。
時間。
讓一切夢想變為可能。
很快就要到二零零七年了。
二零零七年會發生什麼事?
唐青的第一反應就是次貸危機,美國的次級貸款危機,經過數年的積累,到明年八月,如雪崩式的,快速從美國的金融危機,演變成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危機危機。
危險中,帶著機遇。
如果是一般人。
腦子裡肯定想的是利用次貸危機賺錢。
可唐青是一般人嗎?
不是。
次貸危機,誰吃肉,誰喝湯,其實早就規劃好了,誰是肉,誰是湯,誰是屠夫,誰是廚子,誰是燒柴人,也早就分工明確。
他唐青想要去吃口大的。
若是不跟主人家打招呼,一樣被人家拿著鐵勺驅趕,保不齊還把它燉了。當然,吃口小的還行。隻是,這樣的小口,唐青懶得去湊熱鬨。
從戰士們搜集的情報來看。
這次次貸危機。
其結果,甚至在銀行大規模放寬對未達到資格的申請者放款之前,就已經被設計出來了,而爆發的時間點,完全在人家算計之中。
目的嘛。
當時不全是錢。
而是維持‘世界經濟、金融秩序’的一種基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