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叔交代了小紅一句飯點回家,就趕著馬車出了楊家。
將買來的佐料放到廚房裡,翠花招呼小紅一道去了後院水井打水,三人分彆淨手打理了一番,便在樹蔭下的石桌旁坐下。
石桌石椅上曬著的鹹蘿卜,昨晚入夜已經收了起來。
楊彩芽掰了茶磚,放到茶壺裡悶出茶色,便用勺子舀出茶葉末放到小碟子裡,這才倒了三杯分給翠花和小紅。
楊彩芽這麼做不過是嫌茶葉末喝著麻煩紮嘴,落在小紅眼裡,卻覺得楊彩芽十分講究,動作自然流暢,眼中閃著欽佩的目光。
雙手接過楊彩芽親手遞過來的茶杯,頓時笑得見牙不見眼。
“怎麼買了這許多的鹽啊糖啊的,可得花不少錢吧?”小紅好奇問道,見楊彩芽隻是含笑小口啜著茶水,並不見反感,膽子也放開幾分,“這幾天也不見你去權嬸子家裡做活,還當是你家裡出了什麼事,看你今天這樣大方,難不成發財了不成?”
吳氏和翠花都在官裡村討活計,村裡的人自然知道楊家生計艱難,又有許郎中時常上門看診,自然也知道楊家姑娘體弱多病。
吳氏和翠花幾天沒進村,便猜是楊家姑娘又病倒了。
王媒婆和柳氏又是避著村裡人上的門,小紅自然不會想到旁的事上去。
今天見楊家姑娘好好的,翠花又難得大采購一番,才有了這樣的玩笑話。
這話說的非但不讓人覺得諷刺,倒顯出十足的親近。
可見翠花和小紅是真心交好。
翠花敦厚老實,卻不是不分好歹的沒心眼,翠花願意交好的人,可見人品如何。
楊彩芽便笑著衝翠花點了點頭。
“哪裡是發財了,我家如何你會不知道。”翠花得了楊彩芽的許可,便也不藏著掖著,話語中隱隱有著興奮,“我家小姐前幾日是病了,又得看病又得吃藥,哪裡不要花錢。便將攢著的錢拿出來,買了這許多東西,打算自家做些小吃食,拿到官道上去賣。若是真能賣的好,又是一筆進項。”
即能生出錢來還債,又能讓家裡寬泛些。
可不是比光靠著存錢還債好上數倍。
小紅不是不懂庶務的無知孩童,聞言便用力點了點頭,接口道,“你們打算做什麼吃食?離秋收還有大半個月,權嬸子那裡剛交了活計,我在家也是閒著,你要是忙不過來,隻管找我幫忙。”
農家孩子,即便不是農忙時期,在家也有許多事要做。
小紅是張大叔的老來女,上頭兩個個哥哥都已成家,家中有嫂子侄兒侄女,又因和兩個哥哥年歲差了老多,最大的侄兒也有十歲的,粗活重活自是輪不到她,她說閒雖不是真的閒,要說忙也不至於缺不了她。
“就是用家裡現成的材料醃吃食賣。”翠花見楊彩芽麵上不見反對,便也不跟小紅客氣,“那好,我娘白天還要去村裡乾活,有你幫著,我也輕省些,我家小姐也承你的情,到時候東西做出來了,你包些回去給家裡侄兒侄女吃著玩。若是賣得好,少不了你的工錢。”
楊彩芽是打算把小吃食做大的,這才是第一步,以後若是真的做起來,她們娘三個肯定忙不過來,少不得要找人幫工。
首選的自然是官裡村的人,一來離得近,二來也算知根知底。
這打算她昨晚便和翠花說過。
翠花心裡有了底,才敢說出這樣的話。
“哪裡就能要你們的工錢。”小紅心知翠花最是著緊自家姑娘,能說出這話來必是楊彩芽早有交待。
人家姑娘和她不過初次見麵,不拿她當外人,又是這樣一幅好性子,她可不能因此就拿大。
“你家裡的境況我爹娘都知道,我說要來幫忙,沒有不答應的道理。”小紅轉頭看向楊彩芽,認真道,“既是幫忙,哪裡就能拿錢。”又轉頭衝翠花促狹一笑,“等你哪天真發了財,成了女掌櫃,我再找你清算不急,到時候你就是不給,我也要纏著你討要。”
現在說工錢確實為時過早,也沒必要先就計較這事。
楊彩芽聽著無聲笑了起來,伸手越過石桌,拉著小紅的手感激得捏了捏。
隨即示意翠花拿出捂在懷裡的三枚雞蛋,一人分了一個,親手剝了給小紅,眨著大眼請小紅吃小灶。
小紅笑得滿臉燦爛,三個小姑娘莫名就更親近了幾分。
三個小女孩湊在一起,兩個人嘰嘰喳喳說著山間趣事,一個笑著聽得津津有味,圍著小腦袋又說笑了小半個時辰。
等吳氏回來,小紅便起身告辭,約了吃過午飯再過來,謝絕吳氏留飯,腳步輕快的出了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