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牧原農業(1 / 2)

第七十六章牧原農業

相較於西方咖啡文化,國內咖啡在近十年內,才開始漸漸流行起來。

同樣的,國內咖啡的種植起步也很晚。

雖然資料上顯示,早在百年前,雲南就引入咖啡種植,不過市場全不慍不火,因此一直都沒有擴大過,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進一步引入先進種植技術,雲南咖啡的產區才擴大起來。

但與全球範圍內咖啡文化更為發達的南美、非洲等地相比,幾十年的種植經驗並沒能給雲南咖啡帶來與之相稱的名氣。有人分析,由於地理位置先天遠離歐美等咖啡主要消費市場,雲南咖啡種植規模小、且較為分散,並沒能形成統一的咖啡品牌。

不過到了08年,事情有了轉折。

國內咖啡文化漸漸盛行起來,作為消費品的國際咖啡品牌,也開始在國內尋找供應商,以代替遙遠的海外咖啡豆供應。

孫狸得到的資料上顯示,截止到2014年上個月,咖啡種植麵積從30萬畝擴張到了180萬畝,而雲南咖啡的種植麵積,占據全國的九成以上!

字裡行間中,孫狸發現另一個有趣的事情。

果不其然,在接下來陸陸續續的資料中,都提到了‘第三波咖啡浪潮’!

什麼是第三波咖啡浪潮呢?

這是一場以西方食品集團發現的潛移默化的宣傳策略,其核心——與紅酒和精釀啤酒一樣,咖啡需要關注精品,“咖啡莊園”的概念進而走進華夏的視野。

新趨勢的推動下,國內的咖啡艱難轉向。

雀巢、星巴克等品牌率先注意到雲南咖啡的發展潛力,紛紛與當地建立起供應合作關係。資料裡記載著一種說法,國外品牌占據了國內咖啡90%以上的市場,但隱藏在“進口咖啡”背後的是大量雲南“出口轉內銷”的咖啡豆。

與此同時,雲南快速推開的咖啡種植麵積,並沒有帶來本土品牌的成功孵化……

而在2008年之後,雲南的咖啡供應商,也停止了與國外巨頭合作,開始了自主品牌的建設,試圖建立自己的速溶咖啡品牌……

與此同時,諸多中小精品咖啡莊園也在尋找咖啡產業的突破口……

“看來我的這位堂姐夫正是其中翹楚啊?”

孫狸看著資料中查得清清楚楚的王長樂說道。

篤篤篤!

“孫總視頻會議。”

助理敲了敲門提醒孫狸道。

“哦,我知道了。”

孫狸頷首。

推門走過了一條走廊,來到了一處會議室內,裡麵已經坐了不少人……

他們中有律師、有會計師,也有諾亞集團的其他高管。

助理打開了麵前的多方視頻會議軟件,便露出了視頻對麵那邊清晰的會議室情況。

“孫總來了。”

“孫總。”

“……”

在看見了孫狸之後,對麵那邊開始問好。

畢竟作為公司的董事列席其中,孫狸還是挺受眾人歡迎的,主要是因為她的顏值最高,在一眾老頭子的董事局會議中,有這麼一位漂亮女士開會心情都舒暢不少……

入座之後,會議開始。

吳奇曾笑著和孫狸說過:如果說,未來,能有什麼比互聯網還賺錢,那麼答案就是養豬。

今天的會議主人公是國內養豬業巨頭牧原農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