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昆昊基金,靠著高收益聚攏人心,當信心被外部動搖後,很容易就一窩蜂的散開。
而同樣作為核心的孫狸,無法像麥道夫一樣,利用自己的核心地位,借用投資人提供的“影響力”。
因為他們隻是市場的新丁,投資人隻是看在高收益的麵子上,才把資金投入當時的昆昊基金。
而也正是他們坐視信心崩塌,借助敵人的手“清洗”了客戶。
完成了從一盤散沙,向團結一致轉變。
雖然依舊不如麥道夫的結構緊密,但是如今基本達成了利益共同體,借助了如今諾亞基金的平台,投資人實現了資源互換,而諾亞承擔了“發鈔銀行”的地位,流通的積分就是平台的貨幣。
而這些從中受益的家夥們,到底要不要承擔責任呢?
電視機中的庭審,已經給出了答案!
麥道夫的被告人席位,隻有他孤零零的身影。
“這……”
吳山有些納悶,然後長長一歎。
生活在華夏的人們,也確實不能理解,抓了傳消組織大頭目,那些中層乾部們就被放了?
吳奇搖頭說:“還是影響太大了,而且誰知道麥道夫,是不是他們推上前台的傀儡?”
法不責眾這句話,全世界都通用,而在美利堅這地方,還要再加一句“刑不上豪富之門”。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隻不過是一種幻想罷了。
“麥道夫本人是猶太裔,他的基金的第一批投資人,正是美利堅權勢頗重的猶太人,所以檢察官有膽量把這群猶太富豪,全都送上法院的被告席嗎?”
吳奇搖了搖頭。
對於美利堅的社分析工作,天機集團一天都沒聽過。
畢竟是全球公認的霸主,而在秘書處,美利堅社會調查,也算是長期的工作,所以吳奇比道聽途說的家夥們看的真切。
也不知道國內網文圈那些作者從哪來的小道消息,也許是活躍於上個世紀的地攤文學的影響,他們總是宣揚一種美利堅被“猶太銀行家”控製的理論。
額,這個謠言應該是蘇美爭霸時期,蘇聯內部宣傳教育的時候的理論。
至於真假?
大概和某本《貨幣戰爭》中,宣揚羅斯切爾德家族控製世界一個水準。
但是不可否認,猶太人確實影響著美利堅。
縱觀美利堅曆史,沒有猶太人總統。
但是反觀美利堅各行各業,且不提猶太人優勢的金融業,好萊塢六大除了索尼之外,大多是猶太人老板控製,而再看新興產業矽穀,穀歌的那兩個創始人,被吳奇竊取機緣的小紮……
而且看看中東某個狹長地帶,直接讓美利堅在和平教聲望-100!
而今年又是選舉年,正好讓他渾水摸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