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有社會影響力的人(1 / 2)

偶像。

在日語中,有明確定義:叫做販賣夢想的人!

在日韓這種外部飽受巨大軍事和政治壓力,內部經濟快速增長但貧富不均的國家催生的一種產業。

日本的偶像產業,在七十年代起步,八十年代到達巔峰。創造了包括山口百惠這一偶像神話,就如同他們的定義一般,這個神話美的就像是一場通話。

在社會壓力過大的情況下,很容易就催生出這種產業。

韓國同樣如此,在經濟了九七金融風暴後,整個國家居然喪失了金融自主權,而正是這種社會經濟高度發達,但是背負了三八線外虎視眈眈強敵又有駐軍在國內的情況下,韓國的偶像產業也開始變成了快速發展的產業。

而吳奇看了對方提交的計劃書。

腦海中立刻想起了一個詞:網紅!

天機集團不會做包裝產業,但是卻會挖掘熱點的事件,而受限於國內的這種政治環境,娛樂大眾的路線是大家的首選,而臉譜網作為以社交網絡為核心的軟件,必須要不斷的搞事情來吸引用戶……

說白了,就是人為製造,或者說挖掘事件,然後包裝後推出去,不僅可以提高用戶數量,還能讓用戶粘著度上升!

在臉譜網上線了廣告係統後,用戶的粘著度就很重要了,畢竟廣告的收費是按照瀏覽和點擊數量決定的,而怎麼樣讓客戶長時間流連在臉譜網上已經成了首要問題。

除了利用人際關係網絡之外,製造相對熱門的網絡事件,已經成了公司中層的認識。

而在這個國家,比較敏感的事情,大家也不敢亂來,所以網紅這玩意應運而生。

吳奇麵前的《時代》雜誌封麵上,寫著“華夏最具社會影響力青年人物”。

什麼是社會影響力?

隻要他對這個計劃點頭,用戶數量突破五個億,華夏賬戶數量兩億的臉譜網,明天就會出現一個新聞,其中會有扣動人心的報道,然後正派、反派、醜角接連上場,最大程度的熱鬨的宣傳一周,讓玩家們大吃一口瓜之外,還給臉譜網提供不錯的使用時間……

而等到另一個信息,另一個熱點新聞又出現,而用戶們又會被這個消息淹沒。

正麵的、反麵的消息接連上場,最大程度的保持熱點事件新鮮度,挖掘用戶們的情感爆點提升用戶使用度。

網紅隻不過是整個計劃的一個副產品而已,公司根本就沒準備指望這賺錢?

可是他思來想去,總覺得有些不妥。

吸引用戶數量不說,提升用戶使用時間,也確實是公司需要考慮的事情。

但是這樣不斷的“製造”爆點,暫且不說其中的道德問題,光是引發的社會影響問題,到底是不是吳奇能夠承受的?

就比如說,最近一段時間,玄武市發生的一件事,一個小夥子和老太太的故事。沒錯,就是彭宇案!此時還沒宣判,隻是小有熱度而已。

吳奇從手機中的文章,也看到了相關情況,可是他沒有乾預這件事。

社會道德的滑坡,不能推給某個個例。

其實,這是大家給自己找的借口罷了。但是,臉譜網如果“製造”了這件事的爆點,那麼臉譜網和他能夠承受社會道德滑坡的指責嗎?

“吃水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