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人在旅途之劉老二(二)(1 / 2)

() 如今八七年的社會上,年輕人中正流傳著一句口號。

“理解萬歲!”

不同於老一代人,年輕人正在追逐著各種各樣的潮流!

思想認識上的,服裝打扮上的等等各方麵非常多。

他們有些迫切地希望家人社會對自己的理解,可其實整個社會中哪個年齡的人又會不渴望被理解呢?

能理解四十多歲甚至五十多歲人的思想,這也是劉老二自認為是自己正在努力培養的一個優勢。

整個社會中,這個年齡段的人正是處在黃金階段。要閱曆有閱曆,要資曆有資曆,要能力有能力,沒有了太多的家庭負擔(孩子普遍都大了),許許多多的關鍵崗位上都是他們在挑大梁。

隻要是想成功,劉老二認為就必須和他們打交道。

所以他和其他人很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希望自己可以主動和這個年齡段的人打交道,即使是不喜歡也不適應,那也必須嘗試著去適應和習慣。

了解他們的思想,了解他們的習慣;理解他們的說話的內容,理解他們做事的方式,理解他們做人的原則,甚至還有他們內心的追求!

了解他們越多,自己和他們打交道的時候就更容易!

因為他也需要對方能理解他,做事情的方式,思考問題的方法,做人做事的原則。

隻有他們之間可以明確彼此,才能更好一點的彼此溝通。

劉老二自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如今表準的熱血沸騰的知識青年,他沒有什麼太高大上的理想,一心一意的隻想讓自己的日子過得好一點,或者再好一些!

父母親經常愛和他說,“看看,家的孩子又……”

是的,彆人家的孩子永遠都是又聰明伶俐又懂事勤快。

可有時候,劉老二也想吐槽,“看看,家的父母……”

其實,很多“彆人家的父母”也讓他十分羨慕,又知心又能提供非常好的條件。

可年紀大了以後就知道了,父母固然不能選擇生什麼樣的孩子,孩子們同樣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是誰!

彼此抱怨一下可以理解,抱怨多了那就是自尋煩惱。

剛剛還一直都有些打盹的中年婦女,換了座位之後反而有些清醒了,主動拿出一包南瓜子和大家分享。

“來來……,都嘗一嘗,都是我自己家種的。”

中年婦女並不像劉老二想象中的那樣木訥寡言,反而有一些農村婦女那種特有的開朗大方。不過仔細想想就不奇怪了,如今出門在外還是一個非常遺憾的時代,她能一個人出門坐火車已經說明了她的非同一般。

“大妹子,你這是去哪兒啊?”

中年男子有些好奇地主動問道,畢竟他都多年不出門了,人家一個女的卻要出門,他不好奇才是奇怪呢!

“蘇城,我是準備去那裡一個親戚家幫忙帶孩子的,人家都專門找上門口了,咱怎麼好意思拒絕呢?

你這是送孩子上大學?好有福氣啊!孩子又聰明又漂亮,你將來一定會享福的。”

中年婦女樂嗬嗬地一邊解釋一邊誇獎了一下中年男子的女兒,她知道說女兒好比說父親好,更讓他高興,幾句好聽的話,就能讓彆人開心,何樂而不為?

一邊的女孩子聽了臉上已經樂開了花,兩隻眼睛都看到了滿滿的笑意,不過嘴上還是比較懂事的謙虛說,“哪有你說的那麼好啊?不就是上個大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