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零章大劉社會實踐中的收獲(二)(1 / 2)

() “為富不仁”

在大劉的認識世界裡一直都是非常正確的,但經過這些日子的經曆。他反而覺得,隻要日子過得好了,其實大部分人在大多數時候還是願意做個好人的。

就像他帶的兩個家教。

學習好不好對於孩子成長隻是一個方麵,但在其它方麵,他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富裕家庭的孩子與彆的家庭比確實還是更好一點。

比較積極、樂觀的學習和生活態度(當然也有可能和他們無論考多少分都能上大學有關),比較開朗、豁達、大度的性格,基本的文明禮貌,基本的待人接物等等各個方麵,確實都很不錯。

大劉仔細觀察之後發現,一方麵是孩子自身的條件其實就不錯,但更重要的是後天的教育也非常好!

可以說,除了學習,這兩個孩子都是非常不錯的優秀學生!

一開始自然是他在輔導學生的學習,後來他發現了這些孩子身上的各方麵優點之後,就成了他開始偷偷地學習他們的優點了。

聖人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何況他隻是個學習還不錯的大學生而已。

學習彆人的優點,哪怕是整體不如自己,也不妨礙人家某些方麵比自己強的多啊?

至於說麵子問題,那更是無關痛癢的小事兒,隻要學會了、學好了,提高了自己,有了實力的提高,麵子什麼時候掙不回來?

這個情況,不僅僅是學生發現了,後來就是學生家長也發現了,不過他們不僅僅沒有笑話他,反而因此更看重他了。

“無論是什麼人,隻要肯學習,肯努力,那就一定會不斷進步的!

而所謂的事業有成,其實也就是在這樣不斷地學習進步中慢慢實現的!

學知識,學自己的,當然還要學彆人的,不僅僅是要學已經總結出來的道理,還要從自己的觀察中學習總結最適合自己的。

隻要肯不斷學習又不斷努力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一個學生母親曾經如此地私下評價他,而被他“很不小心”地聽到了。

一開始他是真得很開心!任何人得到了彆人的認可都會覺得非常歡喜,何況還是自己眼裡的成功人士呢!

後來他自己把這句話寫到了日記本上,又讀了幾遍之後才發現,他原來隻明白了人家表麵上的一個意思,而另一層的意思卻完全沒有領會。

不斷學習努力的人,才會有成功的可能性,但要想成功,光有學習努力還是不夠的,也許就隻能成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而不是一個“值得的尊敬”的成功人士。

聰明人說話習慣性的有內涵,而聰明的“成功人士”更是習慣性遮遮掩掩。懂不懂,能領悟多少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而他們都把這樣的“遮遮掩掩”稱作內涵!彆人能不能懂,那是彆人的問題,而他們說話就必須這樣的有內涵。

如果說大劉考上大學是拿到了進入了另一個階層的門票,而如今的他則是真得開始進去走馬觀花地看了。

有新奇,也有好奇!

沒有人會主動告訴他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很多東西都需要他慢慢地琢磨領悟。

對與不對,都需要他仔細地觀察,反反複複地推敲驗證。

好與不好,同樣需要自己驗證,來來回回地反複確定。

這是一個和書本中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既沒有什麼慷慨激昂的激情,也沒有多少理所應當的認同。

書本的世界裡告訴他,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現實的生活卻讓他明白,生活中的“理”永遠都是相對而言的!

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而不同的環境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理”,是非分明那隻是對於某些大事而言的,生活中大多數的小事,都很難鑒定出誰是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