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掙錢從來沒有那麼容易(一)(1 / 2)

() 夢遊裡場景,劉老四不可能全部都記得清清楚楚,但至少也讓他知道了未來的人對於金錢的追求那是不擇手段的,甚至還有不少的流行語。

“有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意坐在自行車上笑!”

“有錢還解決不了問題,那不是說錢不頂事,而是說明你擁有的錢數量還遠遠不夠!”

……

之前的劉老四並沒有想著去掙錢的問題,一個方麵是因為他的年齡是個不太好解決的問題,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學習好不好十分影響一個學生的地位!

而有了夢中記憶的他,當然清楚。一個人可以掙多少錢,又能夠擁有多少錢,那不僅僅是和他的掙錢能力有關,還和他擁有的社會地位密不可分!

就像前幾天的事情,一樣是上課說話,可是後果卻完全不一樣。

社會上的事情更加會如此!

他不會存在什麼僥幸心理的,當然他也不會埋怨班主任王老師的行為,她隻是社會上最普通的一員,她要生存就必須遵守一些社會上的規則。

這些規則沒有寫在牆上,也沒有刻印在那本書上,但它卻的確是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

就像他家門口買菜的攤販,其中也有一定的規則,一些早來的攤販會利用自己的優勢,資金的、數量的客戶購買的習慣等等各方麵的優勢,打擊後來跟進的攤販。

讓那些剛剛才進入的攤販最初很難掙到錢,甚至還有滯銷賠錢的可能。

怎麼做呢?

其實說起來也十分簡單粗暴,那就是剛來的攤販賣什麼,其它老攤販們就聯合起來什麼品種大降價大優惠!

大降價大優惠的幅度基本就是剛剛好的就在成本價之上,如果跟進了那就會基本不掙錢,如果不跟進了又很難賣出去多少。

老攤販可以在某些品種上不掙錢,但由於利用某些品種吸引來大量的人流之後,又在其它品種上掙到了更多的錢。

但新攤販呢?

一天不掙錢就意味著虧損,一周不掙錢可能就意味著他必須離開了,否則生存都是一個問題。

鬥氣?不是,誰說起來不過這就是一個商業手段而已。

所以,劉老四沒有一開始就自以為是的去擺攤子掙錢,尤其是在家門口擺攤掙錢!

因為那些老攤販不僅僅是規模挺大,從事的時間挺長了,更加要命的是,這些攤販也大多數就是本地的小青年,一群暫時進不了工廠大門的城市無業遊民,又或者被稱作“待業小青年”!

甚至其中不乏一些受過“專治教育”的社會特殊人員。

按照夢中的知道的常識,劉老四知道這個年頭確實是能掙錢,但想要掙錢更妥當安穩一點的話,那還是要略微動一點腦子的。

第二天早上起來沒有多久,大劉就騎車子回來了,他是回來拿一周的生活費的,家裡麵的經濟一直都比較緊。隻有每個月老劉夫妻發了工資之後,大劉才能回家拿錢。

上周大劉就回來了一趟,可惜的是父母單位又一次推遲發工資了,他沒有拿到手,如果他手裡不是有自己的私房錢可以周轉一下,那大劉可就壞事了。

大劉停好了自行車,一進門就馬上問自己的老爸老媽。

“你們這周發了工資了嗎?我的生活費可有點快接不上了。”

坐在一邊的劉老四有些無奈地看著自己的大哥,一進門就是一副急吼吼的樣子,這又是做給誰看呢?

這個家裡麵不就是這幾個人嗎?大家誰又不了解誰?至於說非要做出一副我很緊急的樣子嗎?

雖然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可那也不能表現得這麼明顯吧?

劉老四沒有說話,那不表明家裡就沒有人敢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