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如雪又接著打開其他的箱子,裡麵也是一些古董瓷器什麼的。
再開一個,裡麵是字畫還有書籍什麼的。
每個裡麵放的都是不一樣的東西,高如雪就當自己是在開盲盒了。
看到裡麵放著滿滿當當的古董,高如雪的眼睛都要變成金錢的形狀了。
至於對古董的了解什麼的,高如雪可以說是了解不了一點。
第一世的時候,他們家頂多算個中產階級,家裡也會跟風買一些理財產品,最多投資的就是房子。
因為正好趕上房地產比較熱門的時候,買房子是穩賺不賠。
房子付了首付,家裡出錢一裝修,然後租出去,用房租還貸款。
就她知道的家裡就有二十來套房子。
她那一對雞娃的父母,很為他們用房租養房貸然後得到房產的“精明”沾沾自喜。
有時候達不到他們的要求,惹他們不高興了,就會說:就你這樣的,乾什麼都不成,以後彆想我們會把房子給你。
想拿捏她的時候也會拿房子說事:隻要你懂事一點,在這次在xx得到第一名,等到爸爸媽媽老了,爸爸媽媽名下的房子,都是你的。
高如雪……
說的倒是好聽,也沒見他們真的行動過。
和她家境差不多的女孩,一成年家裡就會過戶至少一套房子到她名下。
至於高如雪,這一世她掛了之前,也沒有得到那對雞娃的父母嘴裡的房子。
後來高如雪也思考過這個問題,按照他們的德行,估計隻有他們去世了,才會把房子給她。
高如雪有時候覺得他們做的事情真的很矛盾,看重她的學習又不關心她內心真實的需求。
等到這一世高如雪感受到父母毫不吝嗇、無所求的愛,才回味過來,第一世父母對她的態度是怎麼一回事。
她想明白了,她之於父母,就像是他們展示自己教育成功的名片,他隻是不那麼愛她,隻是他們需要一個不給他們丟臉孩子,僅此而已。
一直不給她名下過戶房子,估計想用房子拿捏她,隻要她還想要房子,等他們老了就得孝順他們,她又成了他們養老的工具。
對他們唯一的孩子諸多算計。
所以說,不管他們說了多少為她好的話,心裡最重要的還是他們自己。
總之,家庭條件就在那接觸不到古董古玩,第一世的高如雪又在和父母對抗這件事上花費了大量的心力。
剩下的心力還要應付工作,也沒有培養出自己高雅的愛好。
第二世她倒是出身富貴,不過她所在的家族也不是一開始就很有錢的。
而是伴隨著朝廷實行類似明朝來開中法的鹽法,家族裡膽子大的年輕人組織起來把糧食運到邊關然後換取鹽引,再通過販鹽賺錢。
家裡因為販鹽發家致富,到高如雪這正好是第三代。
怎麼說呢,就類似現代的暴發戶,家裡剛成了有錢人。
發財之後家裡也做一些雜貨貿易,正好商路打通,南貨北賣也能賺不少錢。
至於得來的錢除了上下打點、家裡花用,另外就是大量買進土地。
不同於開拓進取的上一代,赤手空拳打天下。
到了高父這一輩,他們的任務就是穩定下來,守住這種富貴。
錢和權永遠是最佳搭檔,有了錢,想要守住錢就必須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