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人都習慣了這樣的長路,而且經常要上山砍柴、種地,所以腳程快。
高大伯在歇第四的時候,忍不住歎了一口氣。
他覺得這些城裡的孩子們實在太嬌氣了,走這麼點路就要休息好幾次。
而且城裡的孩子到了鄉下。總是得花時間才能夠適應農村的生活。
要他說讓他們待在城裡多好,可是不行啊,這幾年上麵老是把這些城市娃娃送到農村。
最先開始高大伯還催他們,最後看時間還算早,乾脆不催了。
慢慢悠悠地往回走,甚至還等他們在公社取上包裹。
等他們到了靠山屯,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多了。
後來的半截,他們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耽誤吃飯,人不吃不要緊,驢不吃可不行。
高大伯隻好讓他們輪流坐驢車,現在驢車上坐的是俞雪柔。
吃過午飯的人早就等在村口,他們也是知道今天有新知青過來,在村口嘮嗑順便看熱鬨。
侃大山組合的翠芬嬸子、娟嬸子還有鳳英嬸子都在。
她們是來看新知青的,等著等著就看見大隊長趕著驢車回來了,驢車上坐著一個女知青。
正在嘮嗑的幾個嬸子,掃了一眼那個坐在驢車上的知青。
隻見她皮膚雪白,花瓣唇,鳳眼上挑,容色秀麗,但是因為讀書,身上的書卷氣中和了她有些豔麗的相貌,整個人卻顯得更清冷出塵。
“乖乖長得真俊。”看到她翠芬嬸子脫口而出。
“這個閨女肯定是個文化人,身上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就像是小雪和小雪女婿。”娟嬸子讚同的點點頭。
“就是氣質,一看就是讀過好多書的。”鳳英嬸子肯定地總結。
大家聽見她們的話,也收起直白打量的目光。
靠山屯有了自己的小學,村裡的孩子們都被送到這裡接受教育。
在這裡,他們不僅學會了認字,還懂得了很多知識和道理。
曾經,他們隻會用“我爹說”、“我娘說”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現在,他們會說“老師說”,我認為。
這些孩子們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變得講文明、懂禮貌、講衛生。
儘管他們的皮膚還是有點黑,穿著也比較樸素,但是光看學識來看他們和城裡的孩子相比,差彆並不大。
家長們看到自家孩子的變化,內心充滿了感激之情。
他們知道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學校裡的老師們。
學校裡的大部分老師都是知青,這讓家長們對知青們格外尊重。
每當遇到有文化的知青,他們都會表現出極高的敬意和熱情。
慕妍自從進了靠山屯,就不著痕跡地到處看。
這裡就是靠山屯?
也沒什麼特彆嘛,就是一個山溝溝。
一想到即將要下地乾活,她就是一個激靈。
她可從來沒有乾過農活。
不過很快這點擔憂又被好奇取代了,不知道男女主長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