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點這幾天氣氛怪怪的,原因就是有幾個知青通過考試成了靠山屯的老師。
知青點就有四個人選上了,分彆是知青點負責人王和平和周明華。
還有一個是和徐長卿的室友陳潤東,最後一個就是女知青王星蘊。
雖然沒有錢,但學校上課的每天都是滿工分,一個女孩子省一省一年的口糧就有了。
幾個沒選上的眼都紅了,不過他們對結果也是沒有異議的。
畢竟他們所在的大隊公平是出了名的,對他們一視同仁。
比起他們知道的其他下鄉知青所在地方區彆對待,打壓知青,他們所在的靠山屯就可靠多了。
可是他們選上的人在學校上課的時候竟然不用去地裡辛苦勞作!
這對每天都要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其他知青來說簡直太不公平了!
不過話說回來,靠山屯的這些知青們總體來說還是挺不錯的,起碼比其他地方來的那些知青強多了。
他們隻是心裡酸,並沒有搞出舉報什麼亂七八糟的事情。
在其他大隊的有些知青整日裡挑肥揀瘦、拈輕怕重不說,還總嫌棄農村環境又臟又亂又差,甚至打心底裡看不起農村人。
好在最後被選中的那幾位知青紛紛主動站出來,各自從包裡掏出一些好吃的東西——有雞蛋、有臘肉、有罐頭還有香腸等等,並熱情地邀請在場所有人一同享用。
如此一來,總算稍稍安撫住了眾人那顆因羨慕而變得酸溜溜的心。
在大家都想成為老師而考試的時候,他也不想不合群地做出清高不考的姿態。
徐長卿也參加了那場選拔老師的考試,但他卻有意答錯了很多題目。
最後的結果毫無懸念,他並未被選中。
其實,並不是當老師這個職業不夠好,隻是他心中有著自己的顧慮。
對於徐長卿來說,他渴望不受束縛,而且他的心力都放在遠在農場的父母身上。
他深知一旦選擇成為一名教師,可能會麵臨各種瑣事和責任,這將分散他的精力。
因此,儘管內心對教育事業充滿敬意,他仍然堅定地做出了這個決定。
此刻的徐長卿,心中隻有一個簡單而樸實的願望——多賺取一些工分。
這些辛苦掙來的分數,對他而言意義非凡。他希望能夠將它們寄到農場,送給年邁的爺爺奶奶和辛勤勞作的父母。
實在是爺爺奶奶年邁體弱,父母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
有了他寄過去的物資,他們生活也能過得稍微寬裕一些。
雖然黑市或許可以買到所需物品,但徐長卿始終認為那是萬不得已時才會采取的辦法。
畢竟,冒險涉足黑市存在著巨大風險。倘若不幸被抓住,不僅無法繼續接濟親人,甚至可能給整個家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他是獨生子,三代單傳,所以,在沒有絕對必要的情況下,他寧願堅守原則,不去觸碰危險。
曾經在河水裡救出高如雪之後,徐長卿就感到一絲懊悔。
當時的衝動行為讓他事後頗為後怕。
自那以後,他便暗自告誡自己,絕不再輕易涉險。
如今的徐長卿變得越發謹慎小心,遠離一切可能帶來危險的地方。
他明白,保護好自己就是對家人最好的負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