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小學在三年困難時期停辦,裡麵的老實幾本都轉到其他崗位上了。
後來恢複了幾年剛要開辦,倒是辦起來了,運動又起來了,好多老師被批鬥了,也辦不起來了,所以拖到現在。
有本事的人家想辦法把孩子送到縣裡去了,剩下的不是沒有這個意識就是家庭條件不好。
“娃娃們沒個能識字讀書的地方,任主任,您看我侄女自己教家裡的幾個娃娃,結果他們學會了拚音和數字歌和小夥伴炫耀。”
“隊裡的小娃娃都學會了,後來村裡好幾家也想找我看能不能把他們家的娃娃送進去,不過我沒答應。”
任主任有些詫異,這不像他的作風啊,就耐著性子接著往下聽。
“我家的侄女去年生了場大病人差一點就沒了,這是其一,第二個就是她正在和李智華醫生學習醫術,我想著隊裡也沒有了看病的地方。”
“雖然公社衛生院看病比以前便宜多了,可老鄉們都舍不得多花錢,所以我想著等她學的差不多了,就在村裡當個赤腳醫生,那就便宜更多了。”
聽見這些任主任也覺得情有可原,人家身體不好,哪能把重擔放在她身上。
“所以,我想著隊裡不是有一座空宅子,地方就定下那,再組織一場考試,找幾個老師,而且也不打算給錢,多給幾個公分就行了,主任你看咋樣?”
任主任也是哭笑不得,他們想到一起去了,“你啊,就按你說的辦,至於教材我給你們解決。”
“真是謝謝任主任。”
事情商量好了,吃過飯他們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