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探秘北黎村(1 / 2)

這次來海南度假,張平安計劃明確,一是帶小兕子她們放鬆心情,享受麵朝大海的自由、自駕的生活,二是把探索體驗海島文化作為遊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張平安他們幾經波折,沿環島旅遊公路,自駕幾十公裡,終於找到了向往已久的東方市一個鮮為人知的古老村子。說起這個村子,雖不是什麼網紅景點,但它曾經是海南島上的一個重要港口和環島驛道,異常繁華,承載著海南的曆史與文化,彰顯著當地原居民的無比驕傲與自豪。

這個村子叫北黎村,坐落在海南東方市西北郊,是一個極具曆史和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張平安他們剛走進村子,就遇見一位畫家,正在畫速寫,上前與之寒暄交流得知,他是當地的一個畫家,他是擔心眼前這些古老的建築,有朝一日因保護不利而突然消失,為保護這些建築的原貌,他計劃把這些騎樓原貌都畫下來,可見北黎村的文化,在當地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一位本地大姐,一路熱情的介紹著她心目中的北黎村,結合之前查閱資料得知,北黎村始建於漢代,最初名為長興。唐、宋之後,海南原有居民被稱為“俚人”,然後“俚”逐漸演變為“黎”,因該村是感恩縣(原為廣東省海南島黎族苗族自治州西部,新中國成立後和昌江縣合並為昌感縣)最北邊的黎族村峒,故稱為“北黎”。

曆史上,北黎村曾是海南西部的一個重要漁港。明代初期環島驛道依然設有北黎鋪。“五裡一墟,十裡一鋪”,北黎鋪因地理優勢,人口流動量大,成為了商業、手工業的繁榮之地。明代初期環島驛道的北黎鋪設有鋪位,成為重要的商業和文化交流中心。到了清代,北黎周邊沿海開始大興鹽田,海口、瓊山、文昌等地的商人陸續落籍北黎,開鹽田,辦商號,使北黎村逐步走向興盛。到了民國時期,這裡逐漸發展為熱鬨的市墟,那些騎樓就是外來商家修建的店鋪樓閣,當時商號、茶樓、酒肆、戲院等一應俱全,就連道路邊也擺滿了各種攤點。那時候的北黎村是海南西部沿海的商業重鎮,數百年來,它是海南島最重要的交通動脈。它承載了幾代北黎人的輝煌與驕傲。

漫步北黎村老街,一幢幢騎樓建築,令人驚豔與震撼。這些騎樓多為20世紀初期的建築,原本用作商鋪,上層則是居民住宅。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騎樓因年久失修而變得破敗,有些甚至已成為殘磚斷瓦,被貼上了“危房修繕,禁止入內”的警示標簽。儘管如此,北黎村的騎樓仍然保留了南洋風格的獨特美感,透過精美的結構和花紋裝飾,依然能看出當年這裡的繁華與盛景。

透過破敗的騎樓,深入遊學探究北黎村的曆史,我對這個古老的村莊和騎樓有了全新的認識。走進一座掛有“北黎村博物館”牌匾的騎樓,一層原為店鋪,如今展示著騎樓的圖文介紹,二層是供人們居住的地方,騎樓還有個後院,通往河邊碼頭,方便漕運裝卸貨物。

展板介紹的最有名、最精美的騎樓,當屬被譽為“北黎第一樓”的“顏氏民宅”,此樓高兩層,寬約十米,縱深約三十米,大門為歐式風格的拱形門,立麵造型特征為“中西合璧”,主要用了古羅馬券廊式,仿巴洛克式屋頂,還有精致的護欄等建築手法。遠遠看去,像一座城堡矗立在村道邊。該樓由文昌籍顏姓祖先興建,顏氏因鹽起家,在北黎村開設過鹽場。日軍侵瓊後,把該樓強行征用為日軍的司令部,並在村內設立慰安所和勞工商行等;1950年,中共昌感縣委、縣政府遷到北黎時,此樓曾作為新中國昌感縣政府的辦公樓。北黎當年的繁盛,可見一斑。

林桂利、沈全利民宅,是北黎現存相聯騎樓,桂桂利采用外飄式陽台,沈全利采用內嵌式陽台。騎樓後麵有花園、圍牆、碼頭。建造騎樓的杉木都是從外國運來的。

日侵瓊期此處是日軍一個分遣隊的駐紮點。

北黎村的騎樓,還有一部分是上世紀60年代以後建造的,在尺度、結構、材料、造型風格等方麵與傳統騎樓有明顯區彆。建築設計上主要考慮實用性,立麵處理舍棄了複雜的裝飾,運用了簡潔、明快、實用的功能主義的處理手法。

北黎河自東往西靜靜的流過村莊,然後奔流入海。看似平靜的河麵,湧動著曆史的波濤。曾經輝煌百年的北黎村,後來因上遊帶來泥沙淤積,港地逐漸下移,港池變淺,最終,北黎港被下遊出海口的墩頭港所替代,北黎港從此再無商船來往。再加上政府駐地搬遷,經濟重心轉移,新街、八所等鎮(墟)日益發展等曆史原因,北黎老街上的商鋪逐漸向外遷移,久而久之,老街當年的繁華盛景慢慢的淹沒在曆史長河中,離我們遠去。

夕陽西下,繁華褪儘的北黎村,似乎有些靜謐。殘存的騎樓、廟宇、古樹在靜靜地訴說逝去的歲月。徜徉其間,偶爾傳來一兩聲狗吠,打破老村的沉寂。

回望曆史的變遷,遇到的每一個上了年紀的村民,眼神裡充滿了惋惜之情。置身其間,觸景生情,一種蒼涼之感湧上心頭。與老村的破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群年輕人,正在聚集一起,依托老村的文化資源,在這裡辦畫廊、做茶屋、建工作室……他們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傳承著北黎村的文化與曆史。

如今,東方市政府也把“顏氏民宅”,還有北黎村東的明代古木橋“北黎橋舊址”和北黎村西的明代“北黎港遺址”等處,列為“東方市不可移動文物”,立碑依法保護,旨在挽救和保存這些已破敗不堪,岌岌可危文化古跡。

村內的美術館展示了豐富的曆史和文化,遊客可以通過照片和文字了解北黎村的曆史文化。

村內的博物館展示了豐富的曆史和文化,可以通過照片和文字了解北黎村的曆史文化。

靠海吃海,看到北黎村珊瑚礁石砌的蠔屋,就知道千年古村不是誇大其詞。由生蠔砌成,展示了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當地的文化特色。

珊瑚石建築?:北黎村的牆體多用珊瑚礁建造,這種建築風格獨特且具有曆史價值。

北黎河因北黎港而聞名,北黎老街因北黎港而繁榮昌盛。這裡是曾經車水馬龍、熱鬨非凡的商業重鎮,如今成為吸引遊客的景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