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遊可可托海2(2 / 2)

礦區廣場上,見一個雕塑,多個麵上刻著多種稀有金屬礦名稱,如鋰、鈹、鉭、铌、銫,底座上寫著“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山公園”。

在礦山公園這裡有三個主要參觀點,分彆是三號礦脈、阿依果孜礦洞和可可托海地質陳列館。

張平安他們進入這個礦山公園,沿大道行走,道旁陳列著當年挖礦的設備,都是比較原始的,從這些陳舊、簡陋的設備就能想象出當年開礦的艱辛。

有座建於五六十年代的廠房,舊磚牆上寫著數字“111”,這是這個礦區曾經的代號,當年屬國家頂級機密,高度保密,所以沒有名字隻有這個代號。

廠房設有礦工俱樂部,礦工大食堂,休息室,工作室等,對麵山坡上依然留有“大躍進萬歲”幾個大字,述說著當年激情燃燒的歲月,和火熱的工作、生活情景,很有年代感的舊磚房又經曆了怎樣的歲月變遷?

張平安他們在售票處,買票,一人80元,包括坐遊覽車和配講解員,講解費是自動含在票價裡的。

遊覽車經過那個著名的三號礦坑,徑直開到阿依果孜礦洞口。

這是在山體裡進行采礦作業,龐大的礦道係統似迷宮,隻一部分礦道,向遊人開放,讓人們身臨其境體驗礦山內部結構和采礦場景。

進洞前講解員讓大家戴上安全頭盔。礦洞有一人多高,頂部噴了保護層,保證遊客安全,洞壁上部隔不遠掛有燈,再往洞的深處走仍顯昏暗,兩邊洞壁上開鑿著一個個大洞,部分應該是當年開礦留下的,講解員拿著電棒邊走邊照,邊介紹著洞中陳列的各種珍貴的稀有金屬礦石,鋰、鈹、鉭、铌、銫等,講述著它們的作用,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上需要的稀有金屬鉭铌,就是從此礦洞開采的。燈光打在洞壁上閃閃發光的是雲母,礦洞裡還陳列著其他寶石原料。

為紀念當年的大會戰,礦洞中建了一組雕像,並留有當時開礦的設備,據講解員說,當年開礦時礦洞並沒有這麼高,也很窄,人們常要佝僂著身體,用著相對原始和簡陋的工具,憑著一種信念,無所畏懼,艱苦奮戰,礦道內彌漫著濃重的煙塵…,為了國家的安全和尊嚴及科技發展,為了祖國屹立於東方,這裡就是戰場,礦工就是英勇的戰士,多年後,有些人患上嚴重的職業病,甚至因此而失去生命。

這些共和國的英雄,人們不能也不應忘記他們,張平安在心裡不由的向英雄們致敬!

如今礦洞和三號礦坑都已陸續停止開采。難道稀有金屬礦已被開采完了?講解員說出的原因令張平安安心又自豪,原來我們現在由過去的出口改為進口,因為我們的國家富強了,有能力買這些好東西,把咱們自己的這些寶貴資源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

參觀完這個礦洞,內心是不平靜的,但張平安的心中,更多的是感動和欣慰。

走下礦山,交回安全頭盔,坐上遊覽車返回,再次經過著名的三號礦坑,心裡莫名的多了崇敬。

這是個巨大的露天采礦場,講解員說這裡曾是個山丘,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近五十年的開挖,形成現在這樣巨大的礦坑,13層運輸車道,從底部像螺絲一樣一圈圈一層層盤旋而上,開采力度和艱辛可見一斑。六十年代,三號礦坑開采出的稀有金屬礦石為我國償還了三分之一的蘇聯外債,並在六七十年代為國家的兩彈一星工程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當時國家處於特殊苦難時期,經濟、技術條件還十分匱乏和有限,沒有不怕死的大無畏精神是乾不出這些成就的,“英雄礦、功勳礦坑”名至實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