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焉支山的傳說(2 / 2)

長樂見兩個小丫頭要跟張平安一起睡,估計今晚自己也要回大唐那邊了。幾個人商量了一下,最終隻有青葉和荷香留了下來,小兕子把長孫皇後她們都送了過去。

小兕子送完長孫皇後她們,立刻就傳送了回來。青葉和荷香幫她們洗漱完了,送上臥室的床上,張平安才輪到去洗澡。

上了床,小兕子和城陽兩個小丫頭,早就乖乖的睡在被窩裡,瞪著大眼睛看著張平安。

“知道了,知道了,講睡前故事是吧。”

“嗯嗯,鍋鍋,獎顧兮。”

“我看看啊,今天講個什麼故事?”張平安拿出手機,仔細的翻找著。

“那就講一講焉支山的故事吧。話說張掖境內有一座焉支山,是祁連山支脈的一部分。這裡地勢險要,異峰突起,自古為軍事要地,有“甘涼咽喉”之稱。

唐代詩人李白有詩曰:

雖居焉支山,莫道朔雪寒。

婦女馬上笑,顏如赫玉盤。

翻飛射鳥獸,花月醉雕鞍。

焉支山也叫胭脂山。焉支山上的胭脂花是姑娘們用來擦臉的,擦了胭脂花,姑娘的臉賽過春天的桃花,冬天的臘梅。那麼胭脂花為什麼這麼神奇呢?傳說,很早以前,焉支山上有一個小村,住著二三十戶人家,生活得很幸福。村東頭一間茅屋裡,住著老兩口,待人誠實、忠厚,就是沒生下一男半女。雖在鄉親們的幫助下,生活還過的去,但到底膝下荒涼,吃飯不香,睡覺不甜。

一天夜裡,老兩口同時做了一個夢,夢見王母娘娘送給他們一朵胭脂一樣紅的花。老兩口醒來,覺得非常奇怪,不知是福是禍。過了三百天,老太婆生下了一個女孩,便起名胭脂。轉眼,姑娘十六歲了,這一年,老天爺三個月沒下一滴雨,瘟疫又傳到了山村,全村人的日子可真是黃蓮拌苦膽——苦上加苦。說來也怪,唯獨胭脂姑娘沒有染上瘟疫。她看到鄉親們快沒命了,急得哭乾了眼淚。鄉親們勸她快離開山村,但她死活不肯,一定要找到水救大家。於是她就起身向胭脂山頂上跑去。她是想站到最高點,先看一下山上或山下什麼地方有水。她爬上山頂,向四周望去,隻見滿山遍窪儘是枯樹乾草,便失望地歎口氣,準備下山回去再到彆處尋找。剛翻過一道山梁,見前麵懸崖上有一塊石頭,像一朵出水芙蓉。走近石頭,有水聲從石頭下發出,她高興得幾乎跳起來,急忙轉身回家,拿來了工具,挖呀,挖呀!從太陽高照挖到月亮升天,手上打起了無數個血泡,從星星眨眼到朝霞滿天,手上的血泡全磨破了,虎口震裂了,鮮血染紅了工具,她又渴又累,終於支持不住,靠在石頭上睡了過去。她做了一夢,王母娘娘從瑤池來到了她的身邊,給了她一把金斧,一小袋花種,並告訴她用金斧從石頭中部砍三下,水就會出來,人一喝就會治好瘟疫,澆灌莊稼,莊稼就會返青。等胭脂姑娘醒來,才知是一場夢,但眼前確有一把金光閃閃的金斧和一個小布袋。她急忙拿起小布袋打開一看果然是一袋珍珠一樣的種籽。她手上的血滲透了布袋,染紅了雪白的種籽,她趕忙放下布袋,拿起金斧,用儘全身力氣,向石頭中部砍了三下,隻聽“轟隆隆”一陣巨響過去,這塊石頭中間開了一條縫,並很快分開。不幸的是,胭脂姑娘掉進了石縫。就在這一瞬間,大股的泉水噴了出來,向山下衝去。那一袋種子被衝散了,落在水邊,長出一株株血紅的胭脂花。而在泉水形成的池中,一枝鮮豔的大胭脂花亭亭玉立在水中央。水流到村裡,全村的人得救了,但胭脂姑娘不見了。

這天夜裡,全村的人同時做了一個夢,山神爺告訴他們胭脂姑娘救他們的經過。大家湧到池邊,隻見池中那株花,在陽光下紅豔豔的,在向鄉親們一躬一躬地道著萬福。這花很快開遍了焉支山,焉支山更加秀麗壯觀。鄉親們想念胭脂姑娘,都把這花叫做“胭脂花”。山也就叫做胭脂山。”

“好了小兕子,城陽,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了,今天哥哥講了一首李白的詩,看看你們能不能背下來,明天哥哥可要抽查的,能背下來的有獎。好了,睡覺吧。”小兕子和城陽萬萬沒想到,就聽個故事,怎麼就給自己找了個作業。不過好在詩句也不多,兩個小丫頭也是聰明伶俐的,背詩而已,自然是不在話下。不過現在,自然是聽哥哥的話,睡覺覺去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