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前的潭水比下遊的七裡潭要小的多,但更加沉靜、深邃,表麵不起一絲波紋。七裡河在此形成一個半月形深潭,潭水是一片湛藍,與藍天相映,竟似上天為自己做的一麵鏡子一般。
在靠近北岸的半月形潭中,有一塊幾十米高的巨大山石,直插水中,那巨石表麵光滑,頂部尖尖,卻如一塊石碑,石碑與岸並不連接,而是獨立於潭中,遠遠看那石碑,一會兒清晰,但瞬間便又被一層藍霧遮掩。
令吳少驚奇的是,向遠處看,潭的北岸鬱鬱蔥蔥,那片茂密的森林後邊,便是高大的山巒,那裡正是吳少曾經走過的盤龍山林和盤龍山。隻是當時吳少忙著躲避王青的苦追,並沒來得及詳細觀看周圍情況。
這便是那仙家遺跡麼?
果然,燕人張指著那水中石碑道,那兒便是“仙家遺跡”,每逢精修學業一滿,薑園便組織人來此觀看,喏,那邊有一塊辟出來的空地,還建了幾個亭子,取名叫“觀仙台”,便是用來觀瞧遺跡的。
吳少向旁邊一看,果然有幾處平台,在台子邊上搭建了三兩座飛簷亭子。
燕人張又道,其實很多人並不隻是在九月九日才來觀看,據說曾經有許多人,曾在邊上搭建茅棚,長年住在裡麵,隨時對著石碑細細觀瞧,苦苦思索。當然,那樣做的效果怎麼樣沒人知道,不過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九月的季節來,因為隻有在那個時候這石碑上的青霧才會散去,可以儘情觀看石碑。
“難道不能到石碑前麵或者到石碑上去細細查看麼?”吳少猛然一問。
燕人張一愣,隨即道:“自然有人為了弄清石碑的玄奧偷偷靠近觀看,但到了跟前,因為石碑太過巨大,窺一漏全,反而不如這樣遠遠觀瞧。而且,薑園早已將此地劃為禁地,不允許附近人在水中打漁劃船,更不允許有人隨便到石碑上去,條件是每年對附近村民給予補助。”
吳少點點頭,怪不得這裡靜悄悄的,原來薑園早有這樣的規定。不過他相信為了那個傳說,一定有不少人偷偷爬上那石碑,象一些高人,也可能會想法偷近石碑觀瞧,但正如燕人張所說,到了近前,也許根本不可能窺得全貌,畢竟這石碑說是石碑,其實是一座水中小山,隻是不知哪年哪月從北岸斷裂開後獨立於水中,因為從吳少站立的南岸看過去,那石碑
石碑和周圍景色配合起來,再加上薄霧籠罩,頗有些亦真亦幻的迷離之感——這景色的確不錯,也難怪有人會借景生情,編造些成仙得道的神話。
“景致不錯!難免讓人借題發揮編造些故事!”身後不遠處突然傳來一個聲音。
吳少聽見那人所說竟和自己心意相同,不由急回頭去看,那燕人張猛聽有人說話,也趕忙扭頭,兩個人的眼光幾乎同時望向坡上。
坡上的人此時也發現了吳少他們,那邊也是兩個人,四隻眼睛在對上的一瞬間,都是一愣,隨即對麵有人“咦”地一聲驚呼。
吳少率先反應過來,不待坡上的人有所行動,轉身便逃。
燕人張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一時隻是奇怪地看了吳少一眼,並未行動。
就在這時,坡上的兩人已經將身一縱,輕輕地落在吳少和燕人張前麵,其中一個隨手一點,燕人張便翻身倒地。另一個一拍吳少肩膀,吳少便站立不穩,那人順手將吳少向懷中一帶,挾起吳少便走,另一人看也不看燕人張,隨著向山上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