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是來自意大利知名的雕塑作品,陳充把玩了一下,羨慕的把獎杯還給了李燕歌:“恭喜你了燕歌。”
“謝謝。”李燕歌笑著接過獎杯,就聽寧瀛說道:“燕歌,剛剛台上主持人不是故意打斷你的話的,因為聽不懂中文,他不知道你還沒說完,隻以為你是演講結束了。”
“我猜到了。”
李燕歌搖搖頭表示不在意,剛剛在台上他儘管有點錯愕,可隨後下台回來的路上,大致也猜到了是因為自己停頓時間有點長的緣故。
畢竟現場又沒有中文翻譯,對方聽不懂的情況下,看自己好一會兒不說話,誤認為講完了也很正常。
聞言,寧瀛轉頭看向鄔君梅:“等會兒就看君梅的最佳女配角是否能獲獎了。”
此話一出,陳充跟尊龍兩人都報以羨慕的眼神看向鄔君梅,這次意大利大衛獎,《末代皇帝》總共有八個提名,而這八個提名當中,隻有兩個跟演員有關的,那就是鄔君梅的最佳女配角,和那位飾演皇帝外國老師的英國演員彼德·奧圖的最佳男配角獎。
“希望能獲獎吧。”
鄔君梅擠出一絲笑容,她現在心裡緊張極了,不同於李燕歌還有貝托魯奇提前透露消息,她的最佳女配角獎,一點風聲都沒有,看這情況,大概率是不可能獲獎的了。
而事實上,也正如鄔君梅所想的那樣,最佳女配角獎被意大利喜劇電影《我與我的姐妹》中的艾萊娜·索菲亞·裡奇斬獲。
這也很正常,鄔君梅飾演的文繡,在電影裡麵的戲份加在一起還不足五分鐘,除了那場三人鬥地主的戲份最多外,之後也就驚鴻一瞥的出現了那麼一下。
反觀少年溥儀時期,彼德·奧圖這位外籍教師的戲份,就多了不少,幾乎全麵半個小時都有出場,所以彼德·奧圖順利的斬獲了最佳男配角獎。
等消息傳回國內,已經是好幾天後了。
受限於此時傳媒不發達的緣故,國內還沒有派遣記者常駐意大利,還是位於米蘭的中國領事館的一名領事,在早上看報紙的時候,看到新聞上有一篇關於中國作曲家李獲獎了大衛獎的最佳音樂獎的內容。
隨後領事大喜之餘,也是連忙讓人發電報回國彙報這個好消息。
外交部收到電報後,與米蘭那邊的領事館確認再三,肯定了是中國人後,也是讓人調查了一下。
發現這位李就是之前被人民日報報道,榮獲了奧斯卡最佳作曲提名的李燕歌。
當消息傳到新華日報總編的耳朵裡後,怕被人民日報搶先一步發表,他也是加緊讓人寫了一篇文章,當天夜裡麵就送到了印刷廠讓人排版。
第二天一早。
新華日報頭版上就多了一張李燕歌身著西裝的獲獎照片:
“熱烈祝賀我國優秀青年作曲家李燕歌,與1988年2月21日,第三十二屆意大利大衛獎頒獎典禮上,順利斬獲最佳音樂獎。
意大利大衛獎又稱意大利電影學院獎,由意大利電影學院主辦,是意大利電影界最高級彆的年度電影獎項。
我國優秀青年作曲家李燕歌能獲得這一殊榮,無不體現了我國青年正在逐步的走入國際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