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喜歡就要穿】求月票(2 / 2)

重回1986 汪公子在年 3377 字 2個月前

李燕歌左右看了看,問道:“程姨呢?”

“我媽去我表姑家了,路有點遠,我不太想跑。”

說完,程芍君招呼李燕歌進了屋,泡了杯熱茶放到桌上。

接過茶杯,吹了吹熱氣騰騰的茶水,李燕歌小抿了一口,想起一件事,問道:“芍君姐,你去年信上說文工團可能要解散了?現在怎麼樣?”

“不知道。”提起團裡解散的事,程芍君歎了口氣道:“也是去年十月份傳出來的,說是文工團的開支比較大,上麵的人可能會考慮解散一部分人。”

50年代的時候,蓉城每個國企廠幾乎都有各自的形似文工團的組織,專門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組織起來,表演個工人們看。

後來到了80年代初期的時候,各大工廠為了更有效地組織生產,就將一批文藝愛好者組織起來,形成了蓉城工會文工團。

李燕歌聽後,當即一喜道:“芍君姐我看你不如辭職算了,跟我去北京,那邊的發展前景要更好一點。”

“去北京啊?”程芍君遲疑了幾秒,搖搖頭說:“還是算了,解散的事還沒個影,我在團裡乾的挺好的。”

“還記得我在信裡麵跟你說的女子十二樂坊嗎?”

“你是說十二個人組成的樂團?”程芍君想了想道。

“對,這個月中旬她們就要在北京的天橋劇場演出。”

“成功了?”程芍君有點詫愕,之前李燕歌在信裡提到了他們學校的一些學生組成了一個“女子十二樂坊”,但因為某些原因,一直沒有機會登台演出。

李燕歌點頭道:“是啊,她們也才組合幾個月就有機會演出,芍君姐你練習舞蹈這麼多年,去了北京肯定也有機會的。”

聞言,程芍君有點意動,每個文藝工作者,都有一個向往更大舞台的夢想,她自然不例外。要是能有去北京的舞台演出機會,給團裡舞蹈隊的人知道了,恐怕發了瘋的都想去。

可轉念想起要是自己去了北京,那就隻剩下母親一個人在蓉城了,程芍君直搖頭道:“還是算了燕歌。”

本來看她有點意動,李燕歌以為能成功,可沒想到還是拒絕了,眉頭一蹙,細細想想,他倒也明白過來她為什麼拒絕了。

程芍君從小跟母親一塊長大,她要是去了北京,那就隻剩下程母一個人在蓉城,那得多孤單啊。

見這事說不通,李燕歌便轉移話題,開始聊起自己在北京的一些趣事,順帶著把去羅馬和曰本的所見所聞講了講。

“曰本真發展的這麼好?”程芍君歪著腦袋,有點不相信李燕歌口中所說的曰本的繁華,儘管目前國內的日企有很多,諸如夏普、東芝、日立這些電器品牌,幾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對於不了解國際情況的普通人來說,你跟他們講曰本是除了美國外,全世界經濟最好的國家,這點沒人相信。

得利於早年喊得口號“超英趕美”,讓大字不識的人,都知道世界上的強國是英國和美國,真要說起小曰本來,還得是改革開放以後,大量的曰本企業入駐國內開辦工廠後,才逐漸為人們所熟知的。

“嗯,現在發展的是挺好的,不過也隻是虛幻的繁榮罷了。”

李燕歌在曰本待了幾天,除了藤原優樹或許是因為想要簽約自己,中島美雪是想要自己那首歌外。其餘碰見的曰本人,儘管聽不懂對方說的話,但從走路姿勢和精神麵貌上來看,一掃二戰戰敗國國民的身份,不敢說各個拽的二五八萬的,可走起路來都是趾高氣揚。

頗有一種自持上國人身份的驕傲。

從這點上來看,李燕歌倒是有點相信後世流傳的那句曰本人叫囂的話,“賣了東京足以買下半個美國。”

如今還隻是1987年初,曰本經濟還沒有超過蘇維爾,就已經開始膨脹起來,不難看出幾年後當曰本經濟超過蘇維爾,正式登頂全球gdp第二寶座的時候,會說出這麼囂張的話語了。

“那……”程芍君猶豫了許久,才開口問道:“彎彎那邊怎麼樣?”

“彎彎啊,挺好的,亞洲四小龍之一。”李燕歌瞥了她一眼,自然知道程芍君想問的不是這個。但他知道上輩子隨著程芍君噩耗,程母崩潰以後,沒過兩年就思念成疾,一病不起後撒手走了。

據說好像後來的確是有個台胞大張旗鼓的來蓉城探親,後來沒找到親戚就回了彎彎。

至於是不是程父,這個李燕歌是真不清楚。

蓉城這邊有很多人的長輩早年跟著某黨去了彎彎,八九十年兩岸互通後,台胞返鄉探親的不在少數。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