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明家珍藏在房山縣南窖鄉水峪村地下室的財富,除了黃金以外,主要是以前各個朝代和年代的青銅器、金器、銀器,各種陶瓷製品、玉石製品,曆朝曆代名家的字畫,還有一部分盜竊出來的宮廷用品等。
元長洹對這些寶貝都做了鑒彆,絕大部分為稀世珍品,幾乎全是文物或古董級彆的,字畫均為曆朝曆代名家作品,沒有一件贗品。
怎麼多寶貝折算下來,真是富可敵國啊!
元長洹給了溫丹一個艱巨的任務,也給自己壓了一部分擔子。就是叫溫丹就地取材,或采購一些重金屬,礦石,泥土等原料,充分運用他的煉丹,製陶,雕刻,配製丹青等技術,在新建成的“元墟”裡,利用陶瓷作坊,煉丹作坊,手工玉器作坊,金屬冶煉作坊,燒製、澆鑄、冶煉、製做一套與元家地下室庫房裡一模一樣的金磚,金魚,金條,各種銀器等重金屬製品,所有金屬製品表麵,鍍刷一層金粉或銀粉,數量和重量與元家金銀製品相同。
這項工作,實質上與溫丹以往在遮陽山從事的煉丹製丹相似,這位道友完全可以在煉丹作坊裡拿得下。
對元家地下庫房裡金磚,金魚,金條,金幣等錢財和銀器的仿製,溫丹是最拿手的,這些活計,他都可以在煉丹爐裡完成。
溫丹先在山上采集富含重金屬鎢、鉛的礦物質,又開挖出鐵礦石,對三種金屬礦石分開冶煉,提煉出不太純的金屬鎢,金屬鉛和有些雜質的金屬鐵。
溫丹再將鎢、鉛、鐵三種金屬,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在煉丹爐內熔解成鐵鎢合金,鐵鉛合金,鉛鎢合金,鎢鉛鐵合金等。
溫丹把幾種高溫合金熔液,倒入早已製作好的金磚,金魚,金條,金幣等模具槽裡,冷卻成型後,將表麵打磨乾淨,再置入黃金熔液裡,快速取出,鍍一層金粉,這些鐵鎢、鉛鎢合金形成的烏黑色磚、魚、條、幣,就變成金黃色的金磚,金魚,金條,金幣等,在外觀上彆無二致。
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溫丹煉製成的這些內黑外黃的金磚,金魚,金條,金幣等,與元家地下庫房裡儲藏的同形真金重量,不差分毫,用感官和稱重的辦法,無法鑒彆出來。
元長洹讓溫丹在金屬冶煉作坊裡,同時冶煉、澆鑄一套與元家地下庫房裡那些金屬文物古董,完全相同的金屬器皿,其大小,造型,重量,外觀等特征,與那些文物古董高度相似。數量與元家地下庫房裡的文物古董數量同等。
煉丹與製陶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彆是在丹青的製做運用上,大同小異。
溫丹經過仔細揣摩元家收藏的珍貴陶罐和宮廷瓷器,弄清楚了其大概製做工藝。他在“元墟”陶瓷作坊裡試驗製做,竟然能製作出像模像樣的瓶瓶罐罐。
溫丹按照元家地下庫房裡的那些瓷器古董,打製模型,燒製、彩釉、製作出數量相同的陶瓷容器,幾可以假亂真。
雕刻玉石製品比較麻煩,不過,京城的古玩市場裡,有大量的各種顏色的廉價石頭,溫丹采購回來後,買了一把刻刀,一邊學習雕刻,一邊去元家地下庫房裡,對照各種玉器,研究參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