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出發(2 / 2)

萬事俱備,就連東風都不欠了。

所以也沒有選擇什麼良辰吉日,楊子江就指揮著飛船母艦出發了!…

目標直指——半人馬座,比鄰星。

看過著名小說家劉大大所著《三體》小說的朋友們都知道,在距離太陽係大概4.2光年的地方,存在著一個半人馬座的比鄰星。

傳說在這個比鄰星上有一個終年經受著高溫烘烤的行星,傳說在這個行星上產生了三體文明。

作為劉大大的書迷,楊子江和陳雨欣決定去看看。

其實,這顆比鄰星的星域楊子江早早就已經逛過了,哪裡有什麼三體文明?!

要知道,這個比鄰星附近可是還有兩顆散發著巨大熱量的恒星,彆說什麼生命了,行星本身都快被烤乾了。

但是畢竟劉大大的《三體》實在是太出名了,所以在全母艦共計65萬人的一致投票表決下,比鄰星還是以95%的高票當選為此次宇宙探索的第一個目的地。

沒錯,此次的宇宙航行開始之前,楊子江也沒有做什麼功課,就像是平時在海上駕駛遊艇出行一樣,原本是打算走到哪算哪,就當是給太陽係飛船艦隊建造太陽係外的星圖模型了。

所以既然飛船上的工作人員們一致同意去比鄰星,那麼咱們就去比鄰星看看,反正對於現在的雨欣號飛船母艦來說,也就是不到三天的航程。

說不定到了比鄰星以後,還真能有點什麼意外的收獲呢!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原本去到金星和火星的飛船都要經過2天左右時間的加速和2天時間的緩衝,來往一趟至少也要將近4天時間,那麼為什麼去趟比鄰星卻隻需要2天了呢?

因為楊子江把飛船母艦內部空間的反重力係統也給改了!

原來,楊子江發現其實所謂的慣性,很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引力的作用。

而如果在飛船的飛行過程中,由飛船自己內部產生一個向前的引力,並且隨著飛船的不斷加速而增強,一直到飛船進入恒速後才逐漸減弱。

這樣是不是就能克服慣性造成的壓力,使飛船上的人和物都免受飛船突然加速所產生的慣性帶來的危害呢。

所有楊子江首先建造了一個小型的飛船,作為這個理論的實驗用具,在失敗了一百遍之後,終於成功的研發出了飛船內克服慣性的反引力係統。

在這裡,楊子江要感謝那些為了實驗而壯烈犧牲的一百頭大牛們,你們的犧牲是值得的,你們為人類的太空之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人類將永遠記住你們——的味道!(大牛:你們人類的太空之旅,憑什麼用我的生命來實驗買單?簡直是欺牛太甚!)

修改過的飛船母艦,從零開始加速,到進入光速,僅僅需要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而從光速加速到千倍光速的曲速航行,也是隻需要不到半個小時。

所以說,現在的雨欣號飛船母艦,從加速到最高速,隻需要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實現。

而同樣的,加載了內部反引力係統後,對飛船的減速時間要求也更加的小了,同樣是不到1個小時,就能實現從最高速度的千倍光速,降低到約定於零的緩慢漂浮。

所以,楊子江才敢說去趟比鄰星隻需要不到兩天的時間。

而事實也充分證明了楊子江重新建造的“雨欣號”飛船母艦,確實是人類最高科技的產品。

從出發到抵達半人馬座,耗時不過兩天時間,半人馬座那包括比鄰星在內的三顆恒星就已經進入飛船母艦上的人類視線之中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