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界集團的一間寬敞的會議室裡,林宇和他的團隊成員們正圍坐在一張巨大的橢圓形會議桌旁,每個人的麵前都攤開著厚厚的文件和筆記本。會議室的大屏幕上顯示著各種圖表和數據,氣氛緊張而嚴肅。
林宇站了起來,雙手撐在桌子上,目光堅定地看著大家,“各位,後勤保障是我們備戰工作的堅實後盾,今天我們要把這個規劃做細做實。”
李博士點了點頭,“沒錯,沒有可靠的後勤,我們在前線的努力都可能功虧一簣。”
負責物資管理的小王首先發言,“目前我們麵臨的首要問題是物資的種類和數量。根據我們的預計,戰鬥期間所需的食品、藥品、防護裝備等物資數量巨大,而且要保證質量和保質期。”
小王打開一個文檔,上麵列出了詳細的物資清單和預估需求量,“比如食品,我們需要儲備足夠維持全體人員至少三個月的乾糧、罐頭和飲用水。藥品方麵,各類常見疾病的治療藥物、急救藥品以及消毒用品都不能少。”
負責能源供應的小李接著說,“能源也是關鍵。我們要確保基地有穩定的電力供應,同時儲備足夠的燃油用於應急發電機。此外,還需要考慮新能源的利用,比如太陽能和風能,作為補充能源。”
“太陽能板的安裝需要時間和空間,我們得儘快確定位置。”有人提出。
“還有風能發電設備的維護和保養,這需要專業人員。”另一個人補充道。
負責交通運輸的小趙說道,“交通方麵,我們需要保證物資運輸的暢通。不僅要有足夠的運輸車輛,還要規劃好運輸路線,避開可能的危險區域。”
林宇皺了皺眉,“還要考慮到車輛的維修和保養,建立備件庫。”
負責住宿安排的小錢說,“住宿條件也不能忽視。隨著人員的增加,我們可能需要臨時搭建一些宿舍,還要保證衛生和通風條件。”
“衛生設施也要跟上,不能出現疫情。”
“對,還有垃圾處理,不能造成環境汙染。”
大家紛紛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擔憂,討論越來越熱烈。
“物資的存儲也是個問題,要防潮、防火、防盜。”
“能源的分配要合理,優先保障關鍵設備和區域。”
“交通運輸要建立應急機製,應對突發情況。”
林宇一邊聽著大家的發言,一邊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要點。
突然,負責通訊設備的小劉說道,“我剛剛收到消息,由於市場供應緊張,我們預定的一批防護裝備可能會延遲交付。”
這一消息讓會議室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林宇深吸一口氣,“馬上聯係其他供應商,看看能不能找到替代品。同時,加快我們自己的生產準備,不能完全依賴外部供應。”
大家開始分頭行動,打電話、查資料,尋找解決方案。
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找到了一家可以提前供貨的供應商,但價格略高。
“價格高一點沒關係,關鍵是要保證質量和按時到貨。”林宇果斷地做出決定。
在討論能源供應時,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我們的燃油儲備量可能不夠,如果長時間斷電,應急發電機支撐不了太久。”
“那就加大采購量,同時尋找更多的儲備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