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嶺島您慧眼如炬,一猜就中,就是他寫的。”
“怪不得他說這是一首歌。”嶺島把手中的信紙端起來又看了一遍。
然後才轉頭對孫誌偉說:“小同誌,你真是讓我們刮目相看啊,你的這首新歌,如果寫成了,能寄給我看看麼?”
“這有什麼不能的,到時候,我可以請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錄音好了給您寄過去。”
“好好,謝謝你,那我就等著啦。”說著就把手上的信紙還給了孫誌偉。
“小袁,你們學校培養了一個好苗子啊。”
“嗨,運氣,運氣,這孩子還是自己找上門的,差點就被我錯過了。”
“哦,看來這裡麵還有故事啊。”
嶺島提起了點興趣,但又轉口道:“這樣吧,今天也不早了,我回去還有事。”
“你找個時間帶著孩子一起過來我家裡,我請你們吃個便飯,到時候再跟我詳細聊聊。”
“好的嶺島,到時候我一定帶孩子過來做客。”袁校長趕緊答應,這位的邀請可不能拒絕,他也舍不得拒絕。
“謝謝爺爺。”孫誌偉也跟著對老嶺島的邀請表示感謝。
孫誌偉對老一輩人特彆尊重,即使是在前世,他在網絡上做吐槽噴子的時候,都不曾對老一輩人有任何不敬。
這幾乎是刻在他骨子裡的一樣的行為,就是他自小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熏陶出來的端正的三觀。
所以,喊這麼一位老人家“爺爺”,他喊的心甘情願。
老嶺島聽到這聲“爺爺”,臉上也露出了微笑:“好,好,你們記得過來,記得挑一個周日,那時我才在家。”
嶺島說完,跟他們告彆後,就轉頭離開了禮堂。
孫誌偉看著花白老人離開,然後轉頭問道:“校長,這位嶺島是?”
袁校長嘴角含笑,輕聲問道:“聽過廣播裡講故事麼?”
“啊,是孫爺爺。”孫誌偉馬上就想到了一個人,他連續多年在廣播上講故事,他們這一代的兒童幾乎沒有人沒聽過的。
就囡囡這麼小隻的,隻要一說起講故事的孫爺爺,那肯定
也知道是誰。
“現在嶺島分管中學,官不大,但是他人緣很好。”
“你看他頭發花白了吧,其實還不到50,都是早年遭的罪。如今苦儘甘來,精神頭都好了很多,隻是花白的頭發再也回不去了。”
“剛才你們聊什麼?新歌麼?能給我看看麼?”
“給,還沒寫完,不過我已經有想法了,再等幾天。”
“這詩真不錯,寫完了,我讓學校老師幫你譜曲伴奏錄音。”
“嗯,謝謝校長。”
兩人說著話,也一起離開了禮堂。
第二天開始,孫誌偉在學習之餘開始參加活動排練,時間一點點過去,很快來到29號。
中午吃過飯,大家趁休息時間在排練,大隊突然通知,全體隊員下午參加典禮現場的打掃。
孫誌偉他們一行20多個孩子,每人接到一把笤帚和一個裝垃圾的麻袋。
然後由一輛卡車載著他們,來到分配好的打掃地點:東長安街東段,也就是後世的菖蒲河公園段,這裡現在還是金水河明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