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5章 早知道該多送些(1 / 2)

邦大鎮是CZ線的一個重要站點,這裡人口相對聚集,頭人對新政府持友善態度,是我們的堅定支持者、擁護者。

今天一下子到了這麼多人,又呼啦啦散去。

鎮上的居民都跑來看熱鬨,得知又要從這裡修另一條公路時都熱烈歡呼。

因為這次修路的方向是通往其他城鎮,全是這一帶的大城鎮。

也是重要的商路,若是修通,能惠及以倡都為中心的周邊所有城鎮。

邦大鎮的當家人邦大.多吉特意派人來邀請唐政委、高團長去喝酥油茶、青稞酒。

提起邦大鎮的邦大家族,那是雪域高原赫赫有名的家族,著名的愛國商人,這一家族極具傳奇色彩。

三代前是一所著名大寺廟在下麵一個縣的差戶。

發家源於清末,雪域高原的政教與清政府發生劇烈衝突,為此鬨獨立。

清政府派出鐵血大臣趙爾豐平定叛亂,趙爾豐很有能力,迅速平叛並進行改革,很快穩定雪域高原。

政教中兩大教派首領中的一位逃往天竺,邦大.多吉的父親邦大.列江在天竺經商,保護並資助這位首領。

兩年後首領返回雪域高原,為報答邦大.列江的資助,授權邦大家獨家經營整個雪域高原羊毛和貴重藥品,明令其他商人不得經營,違者重罰。

後來又給邦大.列江長子邦大.陽佩以亞東總管(四品官)的封號。

巨大的壟斷權使邦大家迅速成為豪門,生意做到整個大西南、天竺、魔都以及歐美。

邦大.列江死後,三個兒子中長子邦大.陽佩坐鎮朗薩,也是朗薩城中堅定不移支持我方的政要。

次子邦大.熱嘎坐鎮天竺,三子邦大.多吉坐鎮倡都邦大鎮。

抗戰期間,小日子對我抗戰後方實行戰略封鎖,切斷海路運輸線。

邦大家開辟了從天竺經雪域高原,再到大西南的商路,全靠騾馬運輸。

一路上不但要翻越大雪山,忍饑挨餓,還經常遇到盜匪侵擾,為大西南輸送、支援抗戰物資。

同時動員、鼓勵雪域高原的大中小商人不惜一切代價,支援西南大後方。

1950年邦大.多吉積極協助張軍長進軍雪域高原,擔任倡都地區軍政委員會委員等職。

唐政委、高團長商議,覺得不能空手去,可家裡實在窮,糾結半天帶了二十斤蕨根粉、一壇子泡蘿卜、十個血粑做禮物上門。

走進邦大府,裡麵生著炭火盆,暖洋洋。

住了幾年野外的兩位團乾部第一次感受到室內如此溫暖。

在高大、氣派的邦大府與邦大.多吉見麵,進行親切、友好的會談。

邦大.多吉詢問了修路部隊可有什麼困難,唐政委、高團長客氣說沒有。

邦大.多吉笑笑沒再追問,農奴們稱軍人為金珠瑪米,金珠瑪米們有很嚴的軍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剛才兩人帶來的禮物他看了,蕨根粉、一壇子泡蘿卜、血粑。

經詢問得知那灰白色的蕨根粉竟是野外荒草根所榨,可想而知,他們的生活有多艱難。

蘿卜在雪域高原的冬天也是不可多得的蔬菜,沒想到被做成泡菜。

再就是那黑紅黑紅的肉坨坨,聞著濃濃的熏肉味兒,說著豆腐與豬肉所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